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九章 魏徵(2/4)

地与李二争执,勇敢地指出自己老板的过失,这份勇气不是每一位大臣都能有的!魏徵投降大唐后,当时还是太子的李建成听说他有才,就让他做了东宫洗马,管理家里的书籍,虽然官不大,但怎么说也是准皇帝的人。魏徵是位很不错的打工仔,谁是他老板,他就用心为谁谋划。看着太子和李二为争夺皇权冲突日益加深,他就劝李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可惜的是,李建成跟魏徵的前两任老板一样,都不大听他的话,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如果李建成听取了魏徵的建议,历史就要改写了。李二幸甚!玄武门政变后,没有站对位置的魏徵理所当然地受到牵连。按照李二的性格,他连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都杀得干净,更何况魏徵这个太子党羽呢!史书上说是因为李二重视魏徵的才干,才不杀的。这也许是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主要的原因。那李二当政后,为什么没杀魏徵呢?第一,可能和李二手下众多sd豪杰有关系。在李二众多嫡系中,很多人都是原来李密的手下,跟魏徵比较熟,再怎么说当初也是同事,求求情,说两句好话还是有可能的。而李二当然要给这些人一些面子了。第二,说句实话,魏徵的官很小很小,至少在李二眼里是这样。最重要的是,魏徵一直都没有成为太子集团的核心骨干。因此,除了那些重要首脑人员被杀,其余的都没追究,李二很懂得怎样迅速让政局平稳下来。第三,从李二本身说起。李二还是很有容人的度量的,对他来讲,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位置,他能容忍魏徵,这一点就比历史上很多皇帝强。第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当时的中国结束分裂战乱没多久。而在乱世之中,人们为了活命,今天投靠这个,明天又投降那个,并没有所谓的气节和忠贞观念,当时人们也不会因此批判这些人。这也许是长期乱世中,人们默认的生存法则吧!因此,对魏徵来说,不停地投降并不代表他的人格低下,李二也不会因此而看不起这个人。李二看重魏徵的品行。魏徵为人耿直,敢于据理力争,不会委曲求全。即使后来在李二手下做事,他这个脾气仍旧没改。这也许是李密、窦建德、李建成都不大喜欢这个人的缘故吧,而李二却能容忍这种脾气,所以他能成为千古一帝!魏徵也因为这种个性,而被史书大写特写,搞得现在一提李二就要提他,一提贞观之治,也必须要提到他!能在历史上如此出名,魏徵也算没白活。一个普通人经常会犯错,帝王也是如此,而他们犯错却很少有人指出来。大臣那么多,说真话的没几个,主要还是不敢,伴君如伴虎,大家都是打工的,老是被老板惦记着可不妙!而魏徵却不惧怕这些,要么你别让我看见,看见就说!魏徵就因为这种不怕死的举动,名扬朝野内外!有的时候,连李二家里想讨个小老婆他都要劝谏!贞观二年,那位大名鼎鼎的长孙皇后不知怎么,听说有位姓郑的官员有个女儿才十六七岁,长的是既年轻又漂亮,便告诉李二,让他把这个小姑娘给娶进宫里当妃子。李二听了当然高兴了,说实话谁碰上这事都要乐,更何况还是经过正室的同意(我们不要奇怪长孙皇后的行为,这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古代,有身份的人家,正室夫人除了要管家外,还有个职责就是负责给自己丈夫找小老婆)。魏徵听到这件事,不干了!因为他听说这位小姑娘已经许配给陆家了,也就是说人家是有婚约的人了,放到我们现在就是已经领了结婚证,但还没举行婚礼呢!于是,魏徵跑到皇宫跟李二说,你想娶的那个小美人已经许给别人了,你要是还娶她,会让老百姓说你是仗势欺人,你的名声就坏了……每个当皇帝的人都会重视自己的名声的,尤其是李二更是如此,既然这样那我就收回命令吧,不纳妃子了。郑家人心里本来很高兴,能给皇帝当妃子(虽然只是小老婆,但那可是皇帝的小老婆),那是件多么光荣的事啊,后来一听,又不娶了,他们不干了,慌忙上去说,没这回事,我们家闺女一直都没许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