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少年天子(1/3)
虎牢关已成为拓跋嗣的囊中之物,无论刘宋帝国愿不愿意,同不同意。
宋景平元年四月,魏军将滑台重重包围,檀道济数次救援,都被密不透风的人肉铁壁撞得晕头转向。毛祖德干脆不再向外界请援,誓与城池共存亡,能撑一天是一天,杀一个赚一个。中国冷兵器时代排名第三艰苦卓绝的守城战就此拉开序幕。(作者自己综合各方面的排名:吕文焕襄阳保卫战第一;张巡睢阳之战为仲;第三就是毛祖德虎牢保卫战。纯属个人意见,还望读者们包涵则个)
拓跋嗣继续沿用人肉战术,死完一批再上一批;而宋军势单力孤,死一个少一个。这种不对称打法,就是一个鲜卑人敲一块城砖,都能把虎牢城夷平喽。果然,半月后外城就塌陷了,毛祖德于是赶紧筑墙,一夜之内成墙三道。次日,魏军继续玩命攻城,连破外内两道,毛祖德率部退入内城,坚守最后的屏障。
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天里,魏军大秀车轮战,宋军“无日不战”,“将士眼皆生创”,到后来“被创者不复出血”——冰冷的文字,并不能还原出当年滚烫炙人的尸身血海。到了十月份,虎牢关再也守不下去。拓跋嗣也是爱才之人,便下令道:“生擒毛祖德者封侯”。毛祖德本想殉节,不料被及时杀到的魏军拦住,参军范道基强行突围,带着仅剩的二百守军投往檀道济。
随着虎牢之战结束,魏国又开辟出河南三百里土地。除去青州。拓跋嗣的战略目的基本达到。但魏军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惊人,在虎牢丢下数万具尸体不说,仅军中染病死去的就占到三成。
就这么着吧!拓跋嗣长出一口气,收拾家当带着弟兄们回去了。
回到平城后不久,年仅三十二岁的拓跋嗣就病死了。拓跋嗣十八岁平拓跋绍之乱,在位十五年间破柔然,进关中,战河南,堪称一位少年英主,只可惜这位英主受其父拓跋珪影响。酷爱服食寒食散。身体每况愈下;而最后一次御驾亲征更使他积劳成疾,年纪轻轻就英年早逝。
(拓跋嗣给南方汉族造成了巨大麻烦,让那些自命不凡的士大夫们丢尽颜面,正因如此。汉族史官们经常刻意回避拓跋嗣。实在无法避免。就一笔带过。而《魏书》的作者魏收身为北齐子民,不用忌讳什么,他是这样评价老祖先的:“明元抱纯孝之心。逢枭镜之祸,权以济事,危而获安,隆基固本,内和外辑。以德见宗,良无愧也。”)
拓跋嗣死后,年仅十六岁的太子拓跋焘即位。鲜卑人的早熟是出了名的,拓跋珪十六岁建魏;拓跋嗣十八岁登基;拓跋家的第三代也不落下风,拓跋焘十二岁即随军讨伐柔然,军事天赋过人。(在北魏正式登基的十三位皇帝中,即位年龄最大的元子攸才22岁,其余十二位均不超过十八岁,这与鲜卑人的政治制度和尚武精神不无关系,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中,皇位应当属于强者,小皇帝能坐就坐,不能坐就退位让贤,抗议无效。这种强者思想一代代传下来,造就了一批少年天子;当然了,其中原因还有很多,如北魏皇帝的寿命、北方多战争等等,详细原因以后再议)
拓跋嗣这个无耻的家伙死了,这下轮到刘义符手舞足蹈了。高兴之余,他想到了北魏新皇帝拓跋焘,这小子年纪和自己差不多,想必是个很好的玩伴——这话他可不敢和徐羡之说,那个老头子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一看到自己就猛皱眉头,好像欠他钱似的。
刘义符从来没想过,徐羡之的发愁是有原因的。
高祖皇帝尸骨未寒,刘义符就开始和宫女太监厮混。毕竟是小孩子嘛!玩心盛可以理解,但一年过去了,刘义符不但毫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竟公然在御花园摆起了地摊,向大臣们兜售他的宝贝。刘义符喜欢划船,经常带着妃嫔们泛舟天渊池,天黑了就在船上睡觉,害得侍卫们提心吊胆。
之前由于战事紧张,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狼牙苏扬
都市回收霸主
某学园都市的爆炸魔
龙欲升腾
斗罗之天使与堕落
疯人末世行
诱欢,误惹纨绔军痞
风骚重生传
赠品夫人
柳月修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