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机不可失(4/5)

家萌发了想法。

刘焉奏表,以宗室镇四方,州牧代刺史太守,总览军政以镇压起义。

然后以九卿之尊,外任州牧,从此割据益州,拉开了汉末群雄时代。

但在当时,士人们是看不到那么远的,他们有更迫切的事情要做。

中央的士人们已经进入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府,成为了政府的决策层,但这并不够。

在世家大族领袖袁绍的蛊惑唆使下,四方豪杰响应,外戚和宦官如愿以偿的开始火并,并最终同归于尽。

宦官领袖被大将军杀了,大将军被十常侍杀了,十常侍被袁绍袁术杀了,甚至同样是外戚的何苗也被士人们顺手做掉了。

看着孤儿寡母的太后少帝,似乎美好的时代开始了。

然后,董太师进京了。

本来董太师作为袁隗的门生,是袁绍引为外援的。

董太师开始对士人们的态度也是积极向上的,给窦武翻案、给灵帝上谥号,解除党锢,大量启用士人。

但很快,士人们就发现董太师根本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了的。

“董卓是虎,吕布是狼,李催郭汜是野狗”。

袁绍、袁术、韩馥、刘岱、张邈等人拍一拍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跑路了。

一-旦进入乱世,名声文化就没那么有作用了,更重要的是土地、民众、财粮。

世家大族们的领袖意识到了这一一点,中央已经朽坏,天下大乱不可避免,抱着经书是没有前途的。

而他们又拥有庞大的人脉、乡里崇高的人望、丰富的财产、广豪的地盘,于是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始了新一轮投资。

五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走到了前台争霸天下,颍川世家大族投向了寒族曹操,河北豪族支持袁绍,关中士人在杨震带领下支持曹操,曾经一起抢新娘的发小展开了最后的对决。

由于汝南袁氏两代的人不停内讧和分裂,曹吉利成功的靠一己之力顶住了历史的车轮,生生的把属于士族时代扛住了。

这个时期已经进入了汉末群雄割据时代,国家已经仅剩名义,献帝的命令没有任何效力,各地各自为政。

而实际上进行统治的是军阀,是宗室,是豪右,而宗室军阀想要维持统治需要依仗的是当地的士人。

也只有士人,能有能力进行管理:征税、提供兵源、供给粮草,想要争夺天下,就需要依靠这些士人,就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

虽然有曹操本人的压制,但此时的世家大族们的力量已经开始膨胀。

国家分裂割据期间,谁能再造统一,谁就是最大的功臣。

曹操、刘备、孙权都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而曹操集团除了掌军的诸夏侯曹,最大的功臣就是荀彧、钟繇、郭嘉、荀攸这批颍川世族。

至于孙吴集团,完全向顾陆朱张进行了妥协。

曹丕代汉,颍川陈的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惠及天下士族。

世族们有了制度性的保护,可以从一很高的起点直接入仕,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家大族才彻底完成了到高门士族的进化,只要看父辈祖辈的官位就能入仕,而不需要什么儒学才干、崇高声誉;司马氏窃国之后,罢免州郡兵,推出占田制,提高国家收入的同时给了士族们大庄园经济的保护,使得世族们在经济和人口,上都得到了另一个方面的大实惠。

这是士族的发家史。

乱世之争,本质上就是人才之争。

吕煜,现在就是要得到士族的支持。

而士族,也需要找个代言人。

吕煜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

至于被士族投资之后,他能不能压制士族,就看他自己的本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