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机不可失(3/5)

若是李儒见了,岂能放过郎君。”

吕煜却是哈哈一笑,说道:“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李儒虽然想要害我性命,但我也同样需要天下人都知道我吕煜还活着。”

这雒阳狱火起。

恐怕李儒以为是他死了。

若他灰溜溜去司徒府,即便是他没死,李儒也能让他成为死人。

只有在诸公面前走一趟,宣告他还活着的消息。

气一气李儒倒是次要的。

最主要的是,诸公已经看到他活着了。

那天下人都知道他活着了。

李儒即使要对他下手,这动作肯定也是不敢太大的。

况且。

吕煜来雒阳,就是为了求官来的。

现在在朝中大佬面前,这个时候不露脸,什么时候露脸?

吕煜虽然出身尚可,但毕竟不是士族出身。

他身上的孝廉出身,多少还是依靠当年曹嵩的帮忙。

有才的人太多了,然而孝廉之位却是不多。

士族士族。

要想在这个汉末乱世中玩得转,便需要明白这个世道的本质。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化改制举孝廉,让不是贵族的平民有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和机会。

先秦,平民聚居,人口流动很少,地方上有血缘关系的人住在一起并且自己管理自己。

那时候作为一个陌生人出现在异地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时间久了,形成了宗族管理制度,那时称之为氏族,不叫士族。

诸如百里氏、田氏、芈氏、赵氏。

大汉皇帝要举孝廉,地方上怎么推举呢,就由管理宗族事务的族长长老们来推荐。

儒家看来,孝廉,就是像基因一样遗传的遗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孝不孝,廉不廉,是依靠口碑、以及有无前科来品判的。

家里要是生个李天一,李双江梦鸽上下十八代的口碑都砸了。

于是李双江、李天一乃至李天一的儿子也就永世不举了。

举孝廉好多年,宗族推来举去,在本地始终逃不开这一家子。

于是,皇帝找人去做官嘛,你们这一家包办好了。

于是,士族诞生了,一个专门负责做官的家庭。

对于后汉,前世吕煜也是有过研究的。

士族是其中的关键。

后汉权力结构的三架马车是外戚、宦言和士人。

到了东汉中后期,世家大族成为了士大夫阶层的核心,在与外戚宦官斗争的时期,社会声营越来越高,并逐渐变得越来越强大,出现了累世公卿的庞大家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四世太尉”的弘农杨氏和“五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这个时期的世家大族和名士,都是以儒学、品德名动天下,正直高尚,是王朝的真正支柱。

但两次党锢之祸给了这些士人们当头一击。

虽然他们在乡里有庞大的庄园财产,在全国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在朝堂上也有相当的地位,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面对皇帝近侍可以矫诏的宦言和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的外戚,士人们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欺侮。

士人们开始活动起心思,天下将乱,我们为什么不把宦言和外戚都干掉,就剩下我们一家独大呢?

接着张角造反了。

大将军外戚何进奉命镇压,为了平叛,大量启用被党禁的士人,以镇压起义之名,一批士人开始占据舞台重要的位置。

比如后世号称河北冠冕的范阳卢氏的始祖,白马公孙瓒和先主的老师,卢植就参与了镇压平定黄巾军。

另一方面,就是一批野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