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下盘不稳(1/2)

毕竟是雒阳,豪商云集,那些不起眼的、衣着普通的人,往往家资巨万。

何也?因汉重农抑商也,《史记》有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然而当今天子荒诞,在宫中置街市,效仿商人模样。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故众商人闻之欣然入京,携带着自家物事,盼望着被达官贵人看上,然后成为大汉驰名商标。当然现在雒阳城中,卖的最俏的当属崔家酒和崔家茶。

崔博吩咐从人,雒阳大肆收购粮食,一时雒阳粮贵。

崔博欲回涿县,并未向卢植辞行,涿县并非崔博故乡,他执意要回去那根本没有道理啊,卢植慧眼如炬,欺瞒师长之事他崔博也不愿做。干脆不说只留手书一封,待其走后,再由府中仆人交与卢府。

几日后,崔博望着自家后院一二百座“小山”,崔博陷入了沉思——“尼玛小说上动辄几十万石粮草,那托马是哪里来的?怎么运的?我托马恨不得搜刮了整个雒阳城,才收了四万石粮米,眼瞅着占地横跨三十来来米,纵跨三十来米,占地都一亩多,得亏小爷我当年买了个大宅…”

四万石什么概念?崔博整整花了两千金,若按刘宏所开价钱,三公都能买上那么两回!

怎么运输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两个个月左右运到涿郡。

于是乎,崔博将张合唤进书房商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张合在原本历史上,还和诸葛亮打的有来有回的,就算膝盖中箭而死,那怎么着也能顶半个诸葛亮。

“儁乂兄啊,想个法子呗,两个月之内,如何将这些粮食运到涿郡?”

确是好大难题,张合闻言也皱起了眉头,冥思苦想。半晌憋出来一句话:“河运一月可至也。”

其实崔博陷入了一个误区——“南人擅舟楫,北人擅车马”,船作为运输工具,早已有之。而舟船在秦汉年间发展更叫一个迅猛。

崔博大喜,拉着张合的手,诚恳的说:“儁乂兄教我!”

张合低头一琢磨,抽出崔博的手,拿出笔帛,手书一幅——画?

“此何物也?”崔博满头雾水,确实看不出来张合画的是啥。

一反常态,张合竟指着那“画”娓娓道来:“往北三十里至河阳渡入河水,顺流而下至黎阳,北上百五十里入清河,顺流至漳水,至叁户亭西转浮沱河,逆流至乐成县,西北五十里至易水,顺流至易县转拒马河,可至涿郡矣!”

吼,崔博这会儿明白了,敢情老兄你画的是地图啊,只是这左东右西实在让人接受不能呀。

张合于这方面确实有天赋,不看地图说出郡县河流磕巴都不打一下。

“孙子云:五事,儁乂兄深得地者之要也!”辣叫一个刘哔!

事不宜迟,宁早到不晚点,既然路线都规划好了,那崔博也没含糊,当即吩咐从人去寻那搞运输的刘某。

话说那刘某名京,家住雒城东,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刘京东,据说是前汉桃侯之后,家中车船数千,僮客万人,其人倒是一朵奇葩,有先祖之荫不去读经,有车船之利却不做商人,反做那运输的买卖。

二日后,崔博与刘京东来到河阳渡,满目的大船,虽比不得后世船只,但也是崔博平生所见最壮观的船队。饶是如同机器一般的张合,看见之后也有些

约莫估计了一下,有舟船百余艘,大的长十余丈,小的数丈。而刘京东在一边颇为自得,介绍自家船只。

“《诗》云:方之舟之,这最大的舟为舫,舫乃是方舟,能载百人并半年之食,若载物可千石...”《史记·张仪传》记载:“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这么多年过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