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太平之事(1/2)

光和七年,一少年正端坐于书房冥想,那少年十五六岁模样,生的是眉目清秀,面如冠玉。

这会儿,曹操还在宫中当议郎,刘备也比原本历史上混的好多了,现任从事中郎。

虽然刘备和曹操现在都是秩六百石,但是其履历根本没法和曹操比。

曹操二十岁被举孝廉,然后入朝为郎,然后没多久迁北部尉,三年任期满后,曹操调任顿丘令,二十三岁便为千石县令。而今年,刘备正好也是二十三岁,未举孝廉,也只是在及冠后被卢植荐为郎,三年任期满升为中郎,秩六百石。

话说那刘德然,来京中数载,年纪愈长,见识愈宽,人也沉静不少,但是让崔博刮目相看。因其有勇力、家世清白,又是卢植弟子,任五官中郎,宿卫执戟。

“噔噔噔…”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一般崔博在书房读书时,下人都不会来打扰他,想必有要事。

“崔郎…”

崔博正坐在书房冥想,闻声睁开眼睛。

“进来吧。”

崔四进来,先是一礼,然后取出一蜡丸,交与崔博,转身告退。

这些年来,崔四也不是当年的愣头青了,毕竟跟了崔博这么久,忠诚还是有的,崔博也信任他,常任之为腹心。

崔四走后,崔博盯着手中蜡丸,表情凝重起来。

能用蜡丸封的消息,自然不容小觑,崔博打开蜡封,展开缣帛,其中言辞甚是精短——“太平黄巾起事,就在三月甲子”

崔博阅后即焚,又陷入了沉思,这一天终于要来了么。

书上云是中平元年黄巾起义,今岁也未改元,难道说黄巾起事提前了么?

崔博不得而知,既然黄巾相约三月起事,而今岁旦将过,还有两月,是时候着手准备了。

崔博召了张合进来了,附耳说了几句,张合唯唯而退。九载光阴,张合展现出最多的是其智计,张氏兄弟二人,也是崔博最信重之人。

“崔三备车,前往酒肆!”

早在数年前,崔氏酒肆便转移到了雒阳,崔博特地请了卢植题字“安平崔粮液”,因为技法原因,酒的质量不知高出了别酒多少个档次,价格虽高,但京城从来不缺乏有钱的主。

酒肆中,装饰极简,却座无虚席。与别家不同的是,崔氏酒肆无甚多雕纹,书画挂的甚多,就连用来隔开空间的屏风都书满了书画。

崔博兀自上了二楼,在一雅席喝茶等候。

茶这东西,还是崔博曾听益州大商言,汉嘉郡有茶,做药粥或煮水喝可生津止渴,益脾胃。崔博好奇,便与大商长期商议,愿以一石三千钱的价钱收当年新茶。

茶这玩意儿在那地儿,知道的人还真不多,知道能食用的那更是寥寥无几。大商闻言自无不允,这东西虽然不出名,但是用心收还是能收来不少的,第一次交易就给崔博整了三石余。

蜀地离雒阳也有数千里,再加路途难走,运到雒阳时几个月已经过去了,茶叶早已霉变。

加之崔博根本不甚懂茶叶,只得吩咐从人将其晒干,然后翻炒。那泡出来的滋味可想而知,不但涩口还带着一点霉味。

后来崔博学精了,让那大商晒干之后,装于木盒运来,那泡出来的茶水才能入口。汉代饮料种类太少,除了水便是酒,水无甚滋味,想喝点带味儿的只能加蜜,酒常喝又影响神志。

所以崔博一搞出茶叶来,就在雒阳风靡一时,达官显贵、文人骚客附庸风雅者无数。

崔博用了点点心,喝了几口茶,刘备与刘德然便来了,径直走到席旁坐下,三人寒暄几句,刘备便直奔正题,开口道:“阿博今日唤吾等来,所为何事?”

平素诸事皆由崔府下人传达,今日传信者乃是张合,刘备本能上也觉得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