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三十五节(3/6)

说,麴亮和突厥人有很深的仇恨。”阿蒙丁惊喜地问道,“他是我们的人?”

淳于盛摇摇头,“七十多年来,高昌麴氏王室先后依附于柔然、高车和突厥,国势昌盛不衰,为什么?不用说你们也知道原因。麴氏有麴氏的生存之道,我们无可指责,但他们的确痛恨突厥人,所以请麴亮帮点忙还是可以的。”

“那我们岂不很危险?”九尾狐担心地问道,“淳于公和他关系如何?他会不会出卖我们?”

淳于盛望着断箭,没有说话,但脸上焦虑的表情无异告诉众人,他也没有绝对把握。



断箭十分不安,李丹临行前什么都没说,只叫自己听从淳于盛的安排,但现在昭武江南被困宁戎寺,而淳于盛又临时变计,显然事情的发展有些失控,此趟宁戎谷之行凶多吉少。自己不知道李丹和高昌王室的关系如何,但从李丹让自己以三足乌的身份秘密北上来看,他不想把大周牵扯进去,所以他什么也不说,更不愿让自己利用高昌王室的关系便宜行事。

李丹留了一手,淳于盛就不会留一手?高昌王国过去是柔然汗国的藩属国,以淳于盛的尊崇身份,他和高昌王室必定有深厚关系,他想见到昭武江南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用得着舍近求远,跑到胜金堡去?从昭武江南被困宁戎寺这件事上可以推测出淳于盛的计策极有可能被人泄漏了,否则突厥人不会借着保护昭武江南的名义把她送到火焰山的木头沟河谷。淳于盛现在这种做法,明显就是为计策失败预留后路,只要保住了高昌王室,即使此次行事失败了,他也还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老子跟在梁山公(李澣)后面十几年,这种勾心斗角、损人利已的事见得多了,你想骗人也看看对象,你以为老子当真是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啊。

断箭暗自冷笑,慢慢站了起来,这时他突然想起淳于盛在马车上说的话。淳于盛说过,如果大周重修国策,大漠上的这把火未必点得起来。现在大齐的局势已经明朗花了,大家都在等着大周的对策,而大周则有可能做两手准备。如果大漠乱了,李丹成功点燃了这把迅速推进突厥人分裂的大火,大周就维持现有国策不变,相反,则只能向突厥人低头。针对大周人的两手准备,东西两部突厥人会暂时放弃分歧,联手压制大周,而淳于盛面对大漠形势的变化,也会马上变计,他不会牺牲自己的实力给大周人做嫁衣。淳于盛偃旗息鼓,再等机会,而大周人则希望落空。

这会出现什么结果?很明显,突厥人强行打开了大周的国门,丝路畅通无阻,其内部激烈矛盾有所缓和,在室点密的大军没有击败波斯,西征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突厥人肯定要想方设法维持长城南方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局面长久维持下去,东方三国国力会日益衰退。等到室点密西征凯旋,其结果不言而喻。

自己这趟使命如果失败,大周形势会很危急,而鸿烈的性命肯定保不住。室点密对宇文护失去了耐心,他已经和独孤秘密结盟了,即使宇文护改弦易辙,室点密也不会再信任他。西征时间漫长,如果宇文护在他背后插上一刀,他就麻烦了,所以他会利用这个机会帮助独孤解决大周朝堂上的事,宇文护和他的势力将会被连根刨起。

断箭苦叹。淳于盛这个老东西,还有斛律雅璇那头妖狐,大概都摸准了自己的要害,知道自己不干也得干。虽然自己明明知道“这把火”有可能点不起来,但也有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干。憋屈。

“我一个人去。”断箭心里咒骂,脸上却故作豪迈之态,“即使我被人出卖了,也不过一条性命而已,走,走。”

淳于盛眼露赞赏之色,转身先行。阿蒙丁则靠近断箭,笑着说道:“兄弟,可有什么遗言?你反正要死了,临死前做点好事,把你手上的几个宝库给我,免得暴殓天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