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十五节(3/5)

,他都未能决心北伐,结果错失良机,继而他又想借助侯景之力占据中原,但最后结果是什么?断送了梁国,也断送了江左。今日江左之局面,始作俑者是谁?是侯景,他一个人就能败亡你们江左,更不要说今日的大齐还有斛律光和数十万大军,所以你们还是接受教训,不要再自以为是了。我可以断言,大齐的斛律光只要活着,凭你们大陈一国之力量,休想踏上长江北岸。”

陈叔陵的脸色马上就变了,刚想反驳,江南抢在他前面又说了,“你们结盟大齐,打了江陵几年?打下来了吗?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大齐人是中土之虎,和大齐人结盟无异与虎谋皮,一旦中土重现南北对峙之局,在你们失去江淮屏障的情况下,还能保住国祚多久?”

“以我看,你们还是先拿下江陵,然后掉头去打江淮,迫使大齐从中原战场撤兵,以维持三足鼎立之局,确保江左安全,同时巩固和大周的盟约,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借助大周的力量联手攻击大齐,这样一来,你们既能削弱大齐的实力,又有机会收复江淮。”

“想想当年魏蜀吴三足鼎立之事,你们应该知道,蜀吴联盟,才是维持中土三足鼎立之局的关键。”江南笑道,“大周人是中土的一只狼,和大周人结盟共击山东大齐,两狼打一虎,应该是大陈人的正确选择。”

陈叔陵哑口无言。

江南说来说去就是要维持中土分裂局面,突厥人也正在为此而出兵南下,大陈人的确没有足够时间拖延下去,稍有疏忽可能就一无所获了。他想了一下,说回去好好商量,随即告辞。



江南随即去拜访萧岿,把自己的意思详细说了一遍。

萧岿不愿意,他宁愿和大陈人血战而死,也不愿意在仇人面前摇尾乞怜,卑颜曲膝。

江南劝他,今天是仇人,明天可能就是朋友,而今天是朋友,明天也许就会变成敌人,国与国之间没有恩怨情仇,只有利益。中土如此,西土也如此。你看我们粟特人的昭武九国,先是厌哒人的藩属国,后来又臣服突厥人,成为突厥人的附属,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生存。

假如誓死不降,都死了,粟特人还能继续存在?昭武九国还能继续生存?

今日的梁国也是一样,面临生存危机,以梁国的实力,既不能和大周抗衡,也不能和大陈对峙,只能在两个强者之间苟延残喘,但只要活着,国祚还在,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中土有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如今变幻莫测的形势下,你怎么肯定梁国就没有中兴的一天?你就没有重建大梁国的机会?

萧岿和大臣们商议良久,决定接受江南的调停。



接下来的谈判依旧很艰难,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锱铢必争。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各方最终达成一致。梁国改为大陈的藩属国,梁皇子临海王萧璟质任于建康。大陈人屯兵江陵,置江陵刺史,并于三国盟约之日,其水师主力顺江而下,会同建康兵马,渡江作战。

陈叔陵邀请昭武江南同赴建康,江南欣然接受,乘舟师南下。

陈叔坚则随同大周使者宇文达等人速返长安。



同州,大行台。

各种各样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迅速汇集到大行台。

大陈人签订盟约并约定渡江作战日期的事,让李丹、韦孝宽和宇文宪等人长长松了一口气,现在除了等待突厥人出兵外,最为关注的就是正在大齐京师邺城的议和谈判了。

天骄的司马画雨、白马堂的断情、昭武九国的何林、韦孝宽的暗探和斛律雅璇利用一切手段向关内传递消息,粟特商贾、沙门、难民和大齐军中的一些汉人将领都成了信使。大行台的高颎和苏威等人汇总各种消息后,得出一个结论,一切进展得都很顺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