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好事不断(1/3)
章八四好事不断
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注定是载入唐册的一年。
长安城,大明宫紫宸殿。
“昔时都督、节度使所领之军、镇兵本已不足额,一旦戍边,则驻地空虚,失建军、建镇之源意,故募长征兵代之。”李林甫半个屁股挨着锦墩,手拿奏折向玄宗皇帝禀报。
大唐四处开战,各边镇兵源严重不足,原有的“府兵制”远远不能满足朝廷的需求,只能公开招募士兵了。
“哥奴,这些小事你做主好了,别来烦朕。”玄宗皇帝打了个大大的呵欠。在紫宸殿办公就是方便,省去了很多繁文缛节,也就随意了许多。
“太子新立,微臣建议最好减少東宫的用度,让太子殿下养成艰苦朴素勤俭持国的良好风气。”李林甫又道。今天六月,忠王李亨被册立为太子入主東宫,让他有些措手不及,都怨高力士那个阉宦,多什么嘴?
玄宗皇帝李隆基今年五十有四,本来太子早立,就是赵丽妃所生的郢王李瑛。去年武惠妃构陷三王谋反,李隆基一怒之下处死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位王爷俱是年轻有为,李林甫早就向李瑛递了投名状,只可惜功亏一篑。眼前这个太子李亨,当王爷时唯唯诺诺窝窝囊囊,哪里有未来大唐天子的风采?李林甫少不得冷言冷语几句。
可是人家现在是太子,未来的天子,会有他李林甫的好果子吃?每每想到此处,李林甫就是在梦里也会被吓醒.
“你来做主。”玄宗皇帝的心思早就不在政事上了,巴不得李林甫一口气把事情说完。他的心早已飘到了女儿的玉真观里,那里有位娇滴滴的道姑正等着他临幸呢。才十九岁,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正等着有人去采摘的时候。
“陛下,还有吐蕃的军情。”李林甫年初遥领陇右节度副大使,接替清河郡崔氏家族的崔希逸,兼任河西节度使。中唐十大节度使中,河西节度使是大唐设置的第一个节度使,最为位高权重,就连平卢节度使也比不上。河西节度使置于凉州,处于河西走廊的东端,是大唐扦于西域诸部的一颗钉子,使吐蕃、突厥、回纥、突骑施不能连成一片。河西节度使节制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又节制北庭都护府。大唐对西方的吐蕃、突骑施、大食用兵,皆离不开以上三个节度使。
玄宗陡然睁开了眼,眼射寒光。吐蕃等国历来威胁大唐,也是大唐最大的的心腹大患。吐蕃兵强马壮,当世赞普赤德祖赞也是雄才大略,数度对大唐叩关用兵,连西域的大小勃律、突厥突、骑施等部都唯他马首是瞻,着实困扰玄宗皇帝,要是太宗皇帝不把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送入吐蕃,吐蕃依旧是一片不毛之地,那该多好!玄宗心里哀叹了一声,养虎遗患啊。
“今年崔希逸两破吐蕃,立下大功;可惜太过迂腐,居然跟吐蕃大将乞力徐互定和平条约。”李林甫不露声色地告了崔希逸一状。崔希逸已经自请调离河西节度使,任从三品的郑州刺史,倒少了李林甫的一番周折和口水了。
“崔希逸是位能吏,可惜了。”李隆基知道出身崔家的崔希逸文武全才,却是这般迂腐,跟一群野蛮人讲什么君子协定啊?
“王忠嗣将军正面迎敌杀死吐蕃军无数;鄯州都督杜希望配合王忠嗣侧翼破敌,也立下大功,夺下吐蕃新城,设立威戎军。”李林甫继续禀报。河西军立下军功,他这个节度使也是倍有面子,少不得多说几句。
果然玄宗听了喜不自禁。那王忠嗣是忠良王海宾之后。王海宾战死,李隆基把王忠嗣接到皇宫抚养,收他为义子。王忠嗣立功,就等于皇帝立功,喜得玄宗合不拢嘴。
“封王忠嗣为左威卫郎将;告诉杜希望,若是他能再立新功,我升他为鸿胪寺卿。”李林甫这一不着痕迹的马屁拍得玄宗晕乎乎的,立刻大加封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富家子
重生大亨崛起
剑气将近
特工狂妃
超神黑客
我都修仙了,还谁稀罕那破皇位
异世之元素师
穿越仙岛湖之可人如玉
归向
太初挖矿十年,我横推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