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十二、群贤毕集(二)(2/3)

天下,靠的可不是毛锥子。只可惜辩论场上不准用拳头,否则哪有这些江南人什么事?”

江水源点头表示赞同:“五代后汉名将史弘肇说过同样的话:‘安朝廷,定祸乱,直须枪大剑,若毛锥之安足用哉!’看来周兄与他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来到六楼会议室。

推开门就看见大圆桌上摆着桌签,上面标明各人的姓名、校及所代表的府州厅。不知是按照往年的成绩还是按照地域来排序,只见江南、江北泾渭分明。每个桌签旁边摆着一朵怒放的金带围芍药,花呈鲜红色,中间残存的一圈花蕊清晰眩目,将整个花朵等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是数层大而舒展的花瓣,上部则是由数朵台阁型小花组成,直立向上开放。整个花朵端庄大方、雍容华贵,确实有些宰相气度。

时间还有些早,大家都三三两两地坐在四周沙发上低声谈天说笑。江水源和周元通也挑了个偏僻的角落坐下,继续聊些古代人间的趣闻。

他们还没说几句,两个白发老者,一个高瘦、一个矮胖,推门而入。进门也不和大家打招呼,直接奔着江水源身边的空位而来,嘴上还在喋喋不休地争论:“梅雨、梅雨,梅子熟的时候自然是多雨天气,这是显而易见的!”

矮胖老头摇着硕大的脑袋:“方兄此言差矣!所谓‘梅雨’,其实是‘霉雨’,意思是雨多潮湿,器物易霉,所以叫‘霉雨’。后人以讹传讹,遂错为‘梅雨’,其实和梅子熟时的天气没有半点关系。我辈者当刨根问底、正本清源,力矫颓俗,岂能盲从世间浅见?”

“什么叫世间浅见?分明是久经考验的真知灼见,好么?”瘦高老头皱着眉头,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不信你回忆一下,去年梅子熟的时候,是不是连着下了十好几天雨?今年梅子熟的时候,又连着下了半个多月的雨?姚老弟,别整天钻你字考据里爬不出来,好歹隔三差五伸出头来看看外面的天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矮胖老头把头摇得更欢:“荒谬、荒谬,简直荒天下之大谬!我昨天下午看王筠的《说释例》,今天下午也看王筠的《说释例》,是不是可以推知我前天、明天乃至以后的下午都看这本《说释例》呢?显然不能!同样道理,你从去年和今年的情况,就能断定其他年头黄梅熟时都下雨?”

瘦高老头怫然不悦:“就算你不相信我的话,总也应该读过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这句诗吧?”

矮胖老头把头一梗:“我只读过南宋曾几的‘梅子黄时日日晴’!”

坐在一旁的江水源听他们两个老头打嘴仗打得不亦乐乎,而且每人都能找出一点佐证来,颇有些“两小儿辩日”的味道,忍不住笑出声来。瘦高老头眼神马上像锥子一样刺了过来:“这位同,你应该是来参加国论难比赛的吧?难道你连最基本的《弟子规》都没过,不知道‘父母教,须敬听’、‘尊前,声要低’这两句教诲?”

屋里所有人的眼睛都看了过来,周元通也暗暗为江水源捏一把汗:这两个老头多半是组委会请来的嘉宾,没准儿他们还是以后比赛的评委。现在要是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比赛可就多灾多难了!

在众人注视下,江水源施施然站起身:“在下自然读过《弟子规》,不仅知道‘父母教,须敬听’、‘尊前,声要低’这两句,还知道‘亲有过,谏使更’、‘低不闻,却非宜’这两句。”

矮胖老头脸色一喜:“亲有过?这位小友,你也觉得黄梅时节常晴?”

高瘦老头马上反驳道:“分明是黄梅时节多雨!”

江水源道:“我觉得两位前辈可能忘了另外一位南宋诗人的诗句,否则就不会如此大动肝火争辩了。”

“哪句诗?”两人异口同声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