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可能性(2/3)

时候叶茂才父母几乎可以说是人财两空的一个结局,这对他们来说只怕会更加的雪上加霜。同时,贺宁又忍不住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她觉得方才叶茂才父亲洋洋自得的那一番话其实也说明了不少的问题。在叶茂才成长的过程中,叶茂才父母一直在把之前要孩子频频失败的代价累积在他的身上,在方方面面明示暗示他,生他养他的代价比别人家的父母更高,所以如果得不到相匹配的回报,那就会变得很悲惨,被人嘲笑,抬不起头来等等。这些砝码被加在了叶茂才的身上,很显然也是有了效果的,否则也不会有叶茂才在实施了这样的犯罪行为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外逃,而是照样春节回家过年,把自己的获利献宝一样的交给父母。诚然,参与尸体调包的这件事情本身是叶茂才的主观意志,也是他一个人做出来的决定,但是在这件事的背后,能够让他产生这种为了赚钱不顾法律道德,甚至不择手段的念头的人,确实现在面前这两个看起来忠厚老实,颇为自己儿子感到骄傲,甚至可以说有些洋洋得意的父母,是他们不断的在叶茂才的面前强调着生养他的代价和一定要有所回报的这种观念,才会给了叶茂才一种心理暗示,让他拼命的想要去迎合父母的意愿,让他们能够有那么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过去读书的时候,曾经就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说过,任何一个人做出来的行为,不管好坏,都不是一个可以独立去看待和分析的事件,结合这个行为人身边的环境和他的个人经历,一定能够挖掘出很多表象背后的深层根源。贺宁现在看着叶茂才父母,听着他们说起叶茂才的种种,忽然之间就当年并没有太深感悟的这一番话有了一些认识。可能在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观点会跟身边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至亲家人。就像叶茂才的父母,如果说他们坏,那可能真的是天大的冤枉,他们绝对是称不上坏的,甚至可能在道德和法律范畴上都是很不错的好人,他们灌输给叶茂才的那种思想,从孝道来说,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抛开生儿育女到底是不是一种养老的投资,子女到底有没有义务为父母的面子而活这种一直被争论不休的问题不谈,他们的那种传统而又老套的观点,至少不能算作是什么恶念的,这种观念灌输给子女之后,也不是所有接收这种信息的子女都会做出叶茂才这样的选择,所以说这种事情真的很难去评价,不能够因为叶茂才的行为就对叶茂才父母横加指责,可是最终付出的代价里面,也同样不能说没有他父母的“努力”。所以说,法不容情这四个字,还真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则的话,非要说叶茂才参与了尸体调包的这件事,目的是为了赚钱对父母尽孝,那难不成这件事还要变成一桩值得歌颂的善事美事了么?这个世界上的人,绝对没有百分之百的善良美好,也没有百分之百的邪恶凶狠,即便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恶人,合法权益遭到了非法侵害,也不能变成“活该”,一个出发点再怎么善良的行为,最终的结果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越过了犯罪的那条警戒线,也同样会被归结为一宗罪恶,这才是公道。聊的差不多了,贺宁他们便起身告辞,毕竟她们是打着“抽样回访”的名义来的,追问的太详细,也怕让叶茂才的父母亲起了疑心,如果他们真的产生了怀疑,选择向叶茂才通风报信,那事情就会变得更加麻烦,还不如趁着现在他们还不疑有他,及时收手,说不定还对之后对叶茂才的寻找比较有帮助。折腾了这么一大圈之后,时间也已经不早了,在镇上与片警小陈分别之后,三个人就驱车赶回了市里面,回到市区已经天色暗淡,三个人又因为下班晚高峰在路上被堵了一阵子,回到公安局基本上就已经是七点钟左右了,他们顺路买了一点吃的东西准备当做晚餐,然后就直接回了办公室。“其实你不用跟着我们一起在这里耗着啊,”贺宁看唐弘业还一直跟着,便忍不住对他说,“你怎么不回家去好好吃点饭,或者去泡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