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之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3/11)
,弑晋怀公。重耳立,是为晋文公。
春秋称霸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献公子。尽管自献公起,晋国发生了内乱,但是并没有伤筋动骨,晋献公的强势扩张,为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晋文公即位,诛杀怀公大臣吕、郤,“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彼时,周襄王被王弟带逐。文公听赵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赶在秦师前面发兵围温,迎回周襄王,杀王弟带。周顷王崩,周王室公卿争权,“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以诸侯而立天子,晋国的霸主地位达到顶峰。
称霸历程的几次战役:
城濮之战:文公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宋向晋国求救。先轸建议出兵救援,一来回报当初宋国对文公的恩德,二来与楚国争霸中原。但是他认为不能直接救援,要攻楚国交好的曹、卫。文公作三军,“侵曹,伐卫”。楚成王果然收兵,但是楚将子玉认为当初楚王对晋文公有恩,而晋文公如今却故意攻击楚王交好的曹、卫,实在可恶,子玉悍然出兵。晋文公听先轸的意见,“不如私许曹、卫以诱之”,结果联合秦师、宋师,在城濮与楚军对峙,大败楚人。
崤之战:文公薨,襄公初立,秦穆公借机发兵偷袭郑国,返回途中被晋国发现。对于先轸、栾枝一个说打一个说不打,襄公听取了先轸的意见,出兵迎敌。“败秦师于崤,虏秦三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襄公听母亲的话,释放了俘虏的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先轸颇有微词。三年后,孟明视率秦师伐晋,同年,先轸之子先且居伐秦。秦晋交兵,互有斩获。此战之后,秦晋之间时常交兵,晋国强势地遏制了秦穆公称霸中原的野望。
鞌之战:景公八年,郤克出使齐国,被齐顷公的母亲笑话,因为他形体佝偻。郤克誓报私仇。恰好执政的士会以年迈的缘故请辞,而郤克接掌国政。景公十一年,借着鲁、卫求救的机会,郤克率栾书、韩厥发兵攻齐,与齐顷公战于鞍,大败而追之。郤克想齐国交出齐顷公的母亲为议和的条件,结果齐国不肯,最后还是议和了。此后,齐顷公赴晋,“欲上尊晋景公为王,景公让不敢”。
鄢陵之战:厉公六年,郑国不顾与晋国的盟约,而与楚盟。栾书建议发兵伐郑。及至发兵,楚来救。郤至说发兵诛逆,见到强援就退缩,那就没办法号令诸侯。于是迎战楚师,射伤楚共王,大败楚师于鄢陵。
自文襄,经灵成,至景厉,晋国遏秦困齐,与楚国争霸也大获全胜,更以诸侯身份立周天子(入襄王、立匡王)。厉公之后,悼公任用魏绛而九合诸侯,霸业达到顶峰。
三军六卿
晋武公以曲沃代翼,其子献公担心诸公子以此先例为乱,于是听从士蒍建议,大肆捕杀公族,无论是晋文侯一脉,还是亲近如桓叔、庄伯一脉,杀的杀,逃的逃,以至于晋无近支公族,为日后公室衰弱而六卿强盛埋下隐患。曲沃代翼后,晋武公灭荀国,以其地封原黯,原黯别为荀氏,称荀息,是晋献公托孤重臣,其后有中行氏、智氏;士蒍,其后为范氏;献公灭霍、耿、魏,而以魏封毕万,其后有魏氏;以耿赐给了赵夙,便是后来赵氏。
晋文公即位后,设三军,为晋国六卿的形成打下基础。郤氏(郤榖、郤克)、狐氏(狐毛、狐偃)、赵氏(赵衰、赵盾)、荀氏(荀林父、荀首)、先氏(先轸、先且居)、栾氏(栾枝)、胥氏(胥臣、胥甲)诸卿大夫开始兴盛。其中,赵氏最强。
赵衰、赵盾父子,历经文襄灵成四公,权势滔天。襄公六年,赵衰、栾枝、咎犯、先且居等重臣都逝世。赵盾得到了专政的机会。第二年,襄公薨,赵盾立年幼的灵公即位,“益专国政”,甚至以卿大夫的身份会盟诸侯,隐隐有僭越公室的迹象,到了灵公薨而成公立,赐赵氏为公族大夫,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