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之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1/11)
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姬姓晋氏,侯爵,首任国君是“唐叔虞”,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1]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是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2]曾涌现出许多名君名臣名将,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国君甚至独占五霸之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3]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4]晋文公继位后尊王攘夷,并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两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5]前597年,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由郤克挂帅,大败齐国,险些生擒齐顷公。[6]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7]晋悼公时期,国中将相齐齐用力,悼公本人勤政爱民,亲贤远恶,从谏如流,终至国势鼎盛,军治万乘。[8]悼公八年内九合诸侯,霸势之盛,少有其匹。[9]晋国自中后期开始,卿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前453年,晋国卿大夫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击败智氏,史称三家分智。前403年,周天子册封晋国三位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晋国名存实亡。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最终灭亡。[10-11]
1国号
叔虞因受封于故唐地,其国故初名为唐,其亦号唐叔虞。至其子晋侯燮父继位徙治晋水,乃更国号为晋。一说因善射改名。[12]
2历史
叔虞立国
关于晋国的立国有两个传说,互为依托:
1.左传曰:“邑姜方娠太叔。”根据历代注解,邑姜是姜太公吕尚的女儿,嫁给周武王,梦到上天说:“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她生的儿子据此名叫“虞”。
2.史记曰: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13]
周成王因天子无戏言,遂封其弟于唐,史称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
唐叔子燮(又称“燮父”),改国号为晋。
晋侯燮薨,子武侯宁族(或作“曼期”“曼旗”)。武侯薨,子成侯服人。成侯薨,子厉侯福(或作“辐”)。厉侯薨,子靖侯宜臼。
自燮至宜臼,不知其年岁,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出奔,共和行政。
靖侯薨,子僖侯司徒立;僖侯司徒薨,子献侯籍立。献侯籍薨,子穆侯立。穆侯有二子,长子仇,少子成师。传说晋人师服预言,说仇、成师这两个名字“庶名反逆”,今后晋必然乱于此——不知道这是不是古人附会,因为后来,确实是成师的子孙取代了仇的子孙当上晋君,其间的经历不可谓不残酷。
穆侯薨,其弟殇叔自立。四年后,靖侯的太子仇率众归来,袭杀殇叔,立为国君,是为晋文侯。
晋国自始至终为侯爵,公为尊称,不代表公爵。
曲沃代翼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根据历代注解,可知周幽王被犬戎杀死之后,周携王立,但是诸侯不认同,而晋文侯杀之。申侯、鲁侯等诸侯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以此进入春秋时代。
根据史记“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晋国在春秋初期就有所气候,逐步壮大。
晋文侯仇薨,子昭侯伯立。昭侯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是为曲沃桓叔。“曲沃邑大於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