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70章、《Fade》!(2/4)

,最终保存好的音轨,就是成品。

而今晚这一整套设备,其实是不仅省去了那些没必要的重复操作,同时还能增加很多合成器不具备的元素。

如今电子音乐流行,制作也相对简单,一些各大厂商提供的采集软件中,已经有数万种音色和音效,随时都可以拿来使用。

但是在这数万种音效中寻找合适的那一个,对姜伦这样的新手来说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工程,只有每天接触这些设备,并且对各音效编号熟记于心的制作人,才能不加思考的直接运用。

而且每一个音乐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音色,个人的口味也不同。

从大体上来讲,欧美的音乐人喜欢用偏科幻一些的音效,而日韩音乐人则喜欢用音色偏亮,刺激耳膜能让人热血沸腾的音效,至于华夏的音乐人,偏爱重低音和重金属,也有一部分偏爱80年代迪斯科音效的,而且一部分更喜欢加入民族特色,美其名曰:接地气。

当然,坚持自己的风格当然没什么问题,哪怕这种风格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物。

不过在音乐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其他国家的音乐都在奋力求新求变求精,我们华夏自然不能落后。

姜伦今晚制作的这首名叫《ade》,是异世界的挪威电子音乐制作人艾伦-沃克制作的一首电音歌曲,这首歌据说原版长达一个多小时,但姜伦能听到的版本只有四分多钟。

而请柳夏语演唱版的叫《aded》,是根据《ade》改编,并由艾伦-沃克亲自制作的一首三分半的电子舞曲,词曲由杰斯珀·伯根、艾伦·沃克、--etersen以及nders-roen创作完成,挪威女歌手艾斯琳·索尔海姆演唱。

两首音乐旋律和整体的进行式相同,但制作配乐方面有所差异。

姜伦准备把这首歌的演唱版和纯音乐都制作出来,同时打榜,并且企图在这个世界打破国际上对华夏电子音乐的一贯认知。

从技术上来讲,纯电音版的要比演唱版的容易制作,演唱版不但要制作单独的旋律部分,而且还要费很多时间在混缩效果上,当然,这是录制完以后的事儿了。

找音色,做旋律,做和声……

不知道多久之后,纯音乐版的制作出炉。

姜伦一点儿困意都没有,一个是他的时差还没倒过来,这个时候正是精神的时候,另一个听着这首忍不住抖腿的音乐,哪里还会想睡觉。

起身到墙角拿了一瓶矿泉水,从开始制作到现在一口水没喝,他的嗓子都快冒烟了。

咕嘟嘟一口气灌下一瓶水,然后走出了制作室。

却发现外面漆黑一片,只有远处的安全灯亮着,在拿出手机一看,居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

算算时间,从六点过来,七个多小时就这么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姜伦定了个闹钟,打算睡到三点再起来制作。

当闹钟响起,姜伦条件反射的坐了起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去卫生间洗了把脸,继续回到工作台上。

制作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纵然音乐非常好听,但反复琢磨那些节奏和音符,非常消耗人的精神和意志。

这也是姜伦以前为什么不自己制作编曲的原因,因为他不希望把精力放在这些上面,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等他去做。

但这次的《ade》不同,电子音乐是一个只认制作人的音乐种类,很多电子音乐人改编老歌大火,但获奖的不是原作者,而是改编者,足见这一类音乐的不同。

天色逐渐泛起白光,一直到太阳出来,外面有了员工来上班的响动,姜伦才把歌曲版的制作完毕,这还是前面做《ade》已经累积了不少素材,但还是用了近五个小时。

“哈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