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55章 明朝大太监(2/4)

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

清兵入关之时,曹化淳因年老力衰已离宫六年。

顺治移驾北京后,曹化淳赴都上疏,请妥善处理怀宗帝后陵寝。

曹化淳与东林交好且为人忠厚,并没有其他恶迹,竟然也遭到文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

“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

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感受到了被他排斥的魏忠贤的无奈。

王安,最早隶属于宦官冯保名下,后来王安由陈矩推荐给皇帝,受命为皇长子伴读。

当时郑贵妃图谋立自己生的儿子为太子,所以经常使人搜集皇长子的过失。

然而皇长子在王安周旋保护下,使得郑贵妃一无所获。

明光宗即位后,王安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之后,王安采用门客中书舍人汪文言的意见。

劝皇帝实行各种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措施,发帑金接济边费,起用忠直的大臣邹元标、王德完等,朝廷内外都异口同声的称赞他品德好。

大学士刘一燝、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都很尊重他。

但是王安做梦都没想到,他会被看中的小太监魏忠贤给坑了。

本来魏忠贤对这个曾经多次提拔自己的恩人,他是不忍下手。

但是最毒妇人心,在客氏的劝说下,魏忠贤还是狠下心将王安一贬再贬后杀害。

直至明思宗崇祯帝即位后,赐给王安祠堂的匾额为“昭忠”。

嘉靖二十六年,陈矩入宫,当时才九岁。

嘉靖三十年,俺答率兵在边境抢掠,逼近京师,太监高忠全副武装参与防守,立下功劳。

陈矩十分敬佩,所以立志要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从此经常留心有关政治、经济的事。

万历三十三年,陈矩以掌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这在明代宦官中也是少有的。

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滥用权力,而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

当时矿税使流毒天下,民不堪命,许多廷臣先后疏谏,神宗都给予重惩。

当大学士沈鲤进谏时,陈矩支持他,亦帮助进言,于是矿税在不久后得到停止。

陈矩身材不魁梧,比较瘦弱,声音嘶哑。

但是白耳黑齿,双目炯炯有神,对人谦和,没有声色俱厉。

不过,当处大事,决大疑,羽翼忠良,保全君德的时候,都很有决断,敢于担当。

他衣食方面自奉甚薄,暇时喜欢弹琴、吟诵诗歌,收集古董书画。

他掌管东厂这段时间,是东厂抓捕人最少,京师秩序最平稳的一段。

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

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

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王振略通经书,满腹经纶,后来又做了教官。

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

于是便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

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