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61 外交成就 下(3/4)

维签订关于波斯湾沿岸的海上勘探权。

对于易于开采的陆地油田,袁总理当然有兴。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有兴,罗斯福有兴。

海唐国是搭美国的顺风车,而美国也需要一个喽啰摇旗呐喊。反正是从英国人里掏货,罗斯福倒是也不算霸道。立刻表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海唐的看法。”

历史上,四四年罗斯福曾经就伊朗问题和丘吉尔有过一次分赃谈判--伊朗石油应当是美国英国平分。

盟友又如何?美英两国也是有利益纷争的。海唐正愁找不到插会,罗斯福竟然送货上门,实在是意想不到的大礼。

从四四年起,美国和海唐互相协作,外交上相互声援,人员上互相帮助,稳稳地在伊朗扎根,挖到大大的一块勘探区。

英国人气的干瞪眼,却无法阻止。比钱,比不过美国。比快捷方便,比不过海唐。

随后的德黑兰会议,袁总理并没有深入参与。一则是资格不够,二则是李广这个把知识还给老师的家伙,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也就更加根本就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上其实也有关于中国的事情。

至少有两件事是与中国有关的:

第一,斯大林同意在打败德国之后,向曰本宣战。但是要价是,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港。这事,李广知道。但李广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记错了,他以为是战争末期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的这个要求。

历史学不好,实在是穿越人士的最大悲哀。

而且以当下的苏德战场形势,苏联并未扭转战场态势,最多算是相持阶段。没有想到,如此劣势之下,苏联还有胃口想大连港。

第二,由于三国对欧洲战局有分歧。苏联要求美英两国必须有登陆欧洲的时间表,尽快登录欧洲,为苏联分担一点压力。而罗斯福也倾向于早曰登陆欧洲,他担心德国整合欧洲资源时间越长,越难击败。丘吉尔则是老谋深算,在苏联和德国没有打出胜负,或者说这两个国家尚未耗尽最后的实力之前,死活不愿意登陆欧洲,他只愿意从战场的边缘--巴尔干半岛方向出击。说白了,就是拖延时间。

最后,狗咬狗多时,三方还是定出了四四年的盟军战略--年中盟军登陆欧洲。

这样一来,英国以把主要精力军力投入欧洲为理由,刚钢在开罗会议上答应蒋委员长的缅甸**,时间推迟。

历史上,蒋委员长听到这个消息,郁闷不已。滇缅公路打通,遥遥无期,非常失望。

但是,这一次,海唐军保证物资运输。只要有物资输入,蒋委员长才不想在史迪威的指挥下消耗华军。

这个消息,对于海唐军来说也是好消息,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如果用在缅甸战场,其他方向就无从组织大规模的战役。迫于和蒋委员长的约定,海唐军主力集结印度洋,一直正军备战。英国人推迟缅甸战役,正好解放出来海唐军的兵力,给了李广寻觅新的战的会。

海唐国外交使团主要的工作目标仍是伊朗,在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的会面中,袁总理再次抛出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团结起来,争取读力。

伊朗国王巴达维年纪轻轻,老爹又是被英国人囚禁,弄死在非洲,对于英国人一点好感没有,闻听此言,蠢蠢欲动。

好多年了,从未有一个国家对伊朗表示善意,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快穿之悲情逆转指南 就不是邻里关系 镇水兽 专情首席,前任请稍息 原始兽世之西泽 一夜豪门老公求抱抱 网游之风流战神 守梦者联盟 文骚 异世妖孽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