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对荀彧的逼迫与拉拢(2/4)
“老夫对《民报》里的娃娃也是头疼不已,他们时常会问出让人难以回答的疑问。”>
贾诩、杨义等人全都默默点头,像是证明阎忠的话语一般,但荀彧心下却知道此次他真的危险了,偏偏他又没有破解的法子。>
如同一个死局,当董静、董宁小哥俩将“刘辩的事情”流传了出去后,荀彧就已经陷入了死局当中,而《民报》更是嫌他死的不够彻底,又在背后狠狠捅了一刀。>
见荀彧愤怒盯着自己,阎忠终究有些不忍,从怀里拿出一封董虎亲笔信件,一边起身送到他手里一边叹息。>
“大王本不想太过为难你,可两位小公子一时轻忽大意……”>
阎忠张嘴想要说出“闯祸”什么的,但若没有小哥俩的泄密,他们根本不知道荀彧竟然还有谋夺内阁六部的心思,从某种意义上,小哥俩算是立了大功。>
董虎的心思太过异类,至少在这个时代是异类,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被荀彧轻易说服,即便昨日得到了保证,阎忠和内阁大佬们也不敢百分百保证。>
不敢保证,阎忠就不能随意在“泄密”事情上多言,更何况小哥俩身份不同,他也只能将话语说了一半就止住。>
阎忠将信件放到皱眉不已的荀彧手中,叹气道:“文若你是聪明人,应当知道史侯之事流入益州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而这对于我军并无任何益处。”>
荀彧眉头不由一皱,他当然知道与董虎的精明,正因知道,他才不怕开口说出重新更换一个皇帝话语。>
对于他人来说,荀彧是汉朝的殉道者,“废帝立帝”的话语根本不应该由他说出来,可也正因他是一个殉道者,这才有可能与董虎说了那样的话语。>
《三国》荀彧忠心耿耿辅佐曹操,看似不应该,应该转而辅佐刘协才对,可若明了汉朝的权臣政治常态,那就一点不奇怪他为何如此帮助曹操称霸一方,但当曹操准备称王时,他反而一反常态,竭力反对,甚至不惜一死来阻止曹操称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与曹操亦师亦友,在曹军当中有着相当的威望、人脉,他原以为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用一死来阻止曹操称王……>
从“魏王”结果来看,荀彧失败了,但他也成功了,至少曹操至死也没能称帝,或许正因荀彧的死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危机,这才阻止了曹操的称帝的野心。>
这是个阴谋诡计丛生的时代,看似朝堂上大臣们皆低头不语,但谁又能知道他们心下真实的态度?荀彧与曹操是几十年的好友,一直都尽职尽责,事到临头不还是“背叛”了?>
董虎不知道《三国》曹操至死不称帝是不是因为荀彧的死,但他敢肯定,荀彧的死一定会对曹操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荀彧几乎等若于他的那些董姓兄弟,这样在军政体系都有很大威望的人以死反对,势必会对其他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废帝立帝”在汉朝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若能因为刘辩的登基而保住汉室国祚,让已经霸占了九州之地的董虎转而成为汉室忠臣,荀彧是愿意一试的,正如他愿意支持曹操,借助曹操的能力而保住汉室国祚。>
只是董虎与曹操不同,他荀彧对董虎的影响力几乎为零,而且到了此时,他也不可能让天下再次回到一个“历史进步与倒退”反复拉锯状态当中。>
对于董虎来说,时代是不断前进的,但实力强大且阻碍时代进步的世家大族是不可能甘心失败的,如此也就有了《三国》的“九品官人法”进一步巩固、加强世家大族的权威,世家大族的权威一旦得到了加强,在面对曹魏的打压时,世家大族也集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