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五章 史上最稳健太子——朱标(3/4)

解能力都不是一百分,直接就是一百五十分了。

很多东西朱瀚在做得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觉得这么作对大明好,他就去做,朱元璋则考虑的更加全面,各个方面都想到,对朱瀚的做法进行更深一步的补充。

比如,朱瀚说挖海外那些土地下的资源,单单是运费就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可朱元璋根本没想这些,他甚至都不需要去怀疑朱瀚的话,直接去做就好。

他们俩兄弟能成功,不是没有道理。

就他们两个在没有刻意提醒下的互补,就比别人快了不知道多少。

朱瀚:哥,我们这么干!

朱元璋:行!听七五的!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句话,又怎么可能只是说说呢?

“造铁路,一定要造!”

朱元璋从火车上下来以后,心潮澎湃的对朱瀚说道:“七五,今天跟你来了一趟匠作营,真的涨了不少见识,你说得对,未来的大明是要和百姓一起建设的,百姓中又包括农民和工匠,他们才是我大明真正的两条腿啊!”

有他们在,朱元璋根本不怕有人心怀不轨的去造反。

造反有什么用?

百姓不认,谁造反都没用!

……

朱元璋乘兴而来,乘兴而归。

回到应天府后,他接受了朱瀚的建议,把兼并土地的事交给朱标去做。

朱标得知这一消息后,又喜又惊。

开心的是,自己终于可以干大事了啊。

但惊的同样也是一个原因:这件事未免也太大了啊。

朱元璋的确对朱标寄予厚望,把打天下的班底都交给了朱标,朱标也的确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很快就进入角色,成为人人称道的大明储君,但朱元璋现在还是皇帝呢,很多事朱标也只是在旁边辅佐,朱元璋教他如何去处理。

土地兼并这件事,很大!

大到朱标看到后手都有些颤抖。

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些武将,他们侵占了土地闹得当地怨声载道,可他们势大,地方上的官员也无可奈何,但他们侵占土地的事情,却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中。

在知道这里面的情况后,朱标气的直接骂出声。

这群武将怎么一个个的都没有脑子?

人家文官集团已经看出朱元璋要大力发展商业,所以他们就极尽所能的去搞投资,争取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钱,可这些武将呢?始终把目光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面。

海外的飞地暂且不提,但在大明原有的土地上,土地兼并是朱元璋最大的忌讳,他决不允许有人拥有太多土地,哪怕是当初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武将都不行!

这条红线,朱元璋在朝堂上或者在私下里都不止一次的提及过,可这些武将却没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这不是自己往朱元璋的刀口上撞吗?

难道这些武将觉得好日子过的不舒服,准备用自己的命再帮朱元璋强调一下大明律法的威严不可侵犯?

朱标感觉到匪夷所思,但同时也感到这件事的棘手程度。

都杀了,会让武将集团对朱标离心离德。

不杀,会让朱元璋的威信受到影响,都说皇帝一言九鼎,怎么能轻易改变?

朱标想把赵庸喊过来,向他询问意见。

赵庸是最早一批跟着朱元璋的人,在龙兴寺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转战南北了,赵庸作为朱元璋的老乡,是少有的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