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韬光养晦(2/2)

李兴这些年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不过与当代士子而言,这些人是绝对的“异类”。

不精通儒学,更擅长算学、农书等,不为世俗所包容,难以担当大任。

如今还没到天下大乱,他可以肆意妄为、重定乾坤之时,这些人暂时只能充当副手居于幕后。

现在暂且积累经验,考察其能力,待时势有变,李兴很快便可将这批人推上台。

“叔父当真高瞻远瞩、雷霆手段,早已便布局辽东,看来襄平城已完全在叔父掌控之中了。”李恒不由得感慨道。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季乾你是聪慧内秀之人,暂且先任襄平县令之职,叔父给你准备了一些辅佐之人,其中不少能人。你当多听多看、广开言路,必会有所裨益,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李兴对于李恒十分的看重。不仅是因为其心性出身,而且也是因为李恒是李兴与陇西李氏最重要的纽带,是一面旗帜。

一旦把李恒这位陇西李氏年轻一辈的代表立起来,陇西李氏会更加的向李兴靠拢。

“多谢叔父提点。”李恒拱手道。

在辽东四郡,陇西李氏、弘农杨氏都安排了些人手过来。

不过这些人之后多会挂以校尉、县尉等职务。

说白了,就是在李兴作战取胜之后,将部分战功挂在他们身上,积累功绩将来回京提拔。

李兴对于这些人倒是也无所谓,不过前提要求就是他们要守本分,不能瞎指挥。

这些人当个吉祥物就可以了,李兴自会为其安排“副手”,帮助捞取战功。

待他们积攒足够功绩得以回中原封赏之后,这些“副手”的功劳自然足以被提拔,代替他们的职务。

世家中人借此立功受赏,李兴也借此暗中掌控周边军队,双方各取所需。

而如李恒却不相同,襄平县令一职地位特殊,李兴为了培养其成材,特为其安排。但同时也是为了安抚朝廷和世家之心。

朝廷诸公也不是易于之辈,虽然因为辽东豪族的特殊性,允许李兴带兵前来,驱虎吞狼。

但也不可能坐视李兴在辽东独掌大权,成为一个土皇帝,自然要加以限制。

弘农杨氏、陇西李氏与李兴虽然利益一致,但毕竟道不同,不会轻易让李兴完全掌控辽东。双方相互制衡,才能确保辽东之稳定,不至于一方独大。

李兴也清楚这一点,过于霸道独裁、招人耳目只会引起朝廷的注意,届时万一忌惮之下,一纸调令把自己升为中原某郡太守,李兴就头疼了。

身处其中就要遵守政治规矩,还是得以韬光养晦为主。

只要明面上做的不太过,再借助鲜卑、乌桓等外族为理由“养寇自重”,李兴这个辽东太守便可以一直当下去。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