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读书人的倔强(中杯、(4/5)
,便是传说中的那位‘义军统领茅剃头’。
“英雄心胆殊,不惜儿女态。
最笑啖名人,含情死后悔。”
站在一处崖畔上,茅元仪极目远眺,心中默然吟诗一首,心境渐渐平和下来。
千古罪人,便千古罪人吧……
突然,远处的黄泥官道上,两骑疾驰,扬起两股甚为壮观的黄尘,滚滚而来。
茅元仪取出随身携带的远视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瞄向那二人二骑。
他的嘴角,微微抽搐数下。
“他们怎么寻到这地方来了?”
茅元仪站着没动,一直看着那二人二骑疾驰而来。
这二人年纪不大,约莫十七八岁的样子,一袭青衫,,腰悬佩剑,却又一副儒生打扮,看上去甚为英武矫健,应该是练过一些拳脚功夫的读书人。
他们老早就看见崖畔上的茅元仪,便干脆放弃黄泥官道,拨转马头向这边奔过来。
其中一人,还挥舞着手中马鞭,爽朗长笑:
“哈哈,止生兄,果然是你在这里!”
茅元仪挥挥手,让他们沿着一条斜坡催马上来。
待两名少年近前,他走上前去,牵住两匹骏马的辔头,笑道:“二位大才子不在江南读书,怎么跑到这边荒之地了?”
那二人翻身下马,躬身抱拳,齐声道:“见过止生兄!”
“无需多礼,二人远道而来,先去茅舍吃茶吧。”茅元仪跨上一步,作势将二位少年‘搀扶’起来。
“不急不急,在江南吃茶,都快把人吃成文弱畜生了,”一名年纪略大些的少年笑道:“还是你止生兄会挑地方,这董志塬还真是名不虚传呐。
怪不得当初周人先祖经营此地,光是这漫山遍野的麦田,便足以养活一支精锐之师呢!”
另一名少年也环顾四野,赞叹不已,道:“书中得来终须浅,早年读到一本闲书,说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的一个边边;
当时,小弟还颇为疑惑,觉得古人写书,多有夸张错讹之处。
如今看来,还是咱眼窝子浅了!”
茅元仪呵呵笑着,牵了两位少年的马匹,边走边谈,向自己眼前所居住的窑洞走去。
一路上,那些在田间劳作的农夫,纷纷打招呼,与茅元仪颇为熟稔的样子,让两位少年侠客看得心头火热。
“止生兄,想不到、你堂堂反贼大帅,竟如此得民心?”年纪略大些的少年笑道。
茅元仪嘿然而笑,道:“好你个黄梨洲!”
三人哈哈大笑。
不多时,便来到茅元仪所住窑洞。
此处,是一个独门小院,斜倚着一片山坡,窑洞口用土坯夯筑而成,上面生满了苔藓。
“这便是陇东窑洞……”
两位少年在小院落里走走看看,满脸的好奇之色。
“二位大才子,想吃点什么?”
茅元仪领着二人进了窑洞,让其上炕坐下,这才笑道:“西北之地,百姓清贫如洗,但此地面食极具特色,在江南之地,可是不容易品尝得到。
要不,咥几碗臊子面?”
“好!”两位少年异口同声的说道。
“那就先坐下喝口茶,我去做饭。”茅元仪说着话,给二人填了茶水,转身到另一孔窑洞里去做饭。
两位少年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话来。
大名鼎鼎的大明讲武堂校长、坐拥数万精兵的‘大反贼’茅元仪,住在简陋窑洞里也就算了。
竟然、还自己做饭?
“亭林,看样子,咱们这一次是来对了。”年纪略大些的少年笑道:“我黄宗羲也算是能将就、会讲究之人,比起咱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后,我甜到厉爷心里了
快穿72变:男神,宠上瘾
直播追踪悬案,开局被下达死亡通知书
我就是能投进
哈利波特之罪恶之书
权宠之将女毒谋
斩天刀
七零年代养崽崽
逆天狂后之废柴太嚣张
美食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