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2章 因素(2/4)

老啊。——曹睿决定从宗室中抱来了两个小孩作自己的儿子,一个封为齐王,叫曹芳,另外一个秦王叫曹询。

北方边境

让曹睿头痛的岂止是女人和子嗣,还有北方的局势。

当时,一直是北方霸王的匈奴已经衰落。

匈奴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共活跃了约三百年,开始主要在漠南黄河河套地区(指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南、黄河沿岸的地区,统称河套)和阴山(内蒙古狼山、大青山等)一带。他们“逐水草迁徙”,“食畜肉,饮种酪,衣皮革,被毡裘,住穹庐”。东汉时期,南匈奴归附,居住于山西离石一带。汉末黄巾起义,当时的羌渠单于派遣其子于扶罗将兵帮助朝廷征讨

黄巾,后来,羌渠单于被人所杀,于扶罗就带兵驻屯在河内郡(即现在河南武陟县西南部)。汉献帝从长安回洛阳,匈奴右贤王去卑曾出兵保护献帝还洛。在曹操时代,于扶罗死去,弟弟呼厨泉继位,任命于扶罗的儿子刘豹为左贤王。后来,呼厨泉单于入朝,被曹操留在了朝廷,(等于是做了人质)令右贤王去卑回国代替单于统领部众,并将匈奴分为左、右、中、北、南五部,其中,左部住在太原兹氏(在今汾阳,山西兹氏县?),右部住在祁(今天的山西祁县),中部住在大陵(今山西文水,或者山西交城),北部住在新兴(今山西忻州),南部住在蒲子(今山西隰县),人数多达数十万。此外,山西还居住着其他少数民族,比如,在山西的武乡还居住着羯族;在山西北部的代县和大同则居住着鲜卑族拓跋部。

对于匈奴以及匈奴的奴隶羯族,曹睿还不是特别担心,令他担心的是居住在北部边境的鲜卑族。

在中国古代东北地区,居住着东胡。匈奴强盛的时候,打败东胡,东胡分为两支:一支退保乌丸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四十里),就叫乌丸(也叫乌桓);一支退保鲜卑山(大兴安岭),就叫鲜卑族。(当然,对于鲜卑和乌丸的来源,还有其他不同说法,今从众。)乌丸的蹋顿在192年统一各部。207年曹操大破蹋顿于柳城,得降众二十余万人,这些乌桓人被迁入内地,与汉族融合,成为曹军中天下著名的骑兵——乌丸骁骑;少数留居塞外的乌桓人,为鲜卑人所征服,成为鲜卑人。从此乌丸消失,北方只剩下了鲜卑。

由于匈奴西迁和乌丸内附,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地空,鲜卑各族逐渐南进、西进。向西一直到达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凉城至山西大同一线。按照地区分布大致可以分为:东部鲜卑、北部鲜卑和西部鲜卑,总人口达到二百余万人。东部鲜卑后来发展成为慕容氏、段氏、宇文氏;北部鲜卑主要是指拓跋氏;西部鲜卑主要是河西秃发氏、陇右乞伏氏以及青、甘的吐谷浑。

令曹睿烦恼的就是如此庞大的鲜卑族。

在曹操时代,鲜卑各部各不统一,时叛时降,自相攻击,其中较大的是柯必能和步度根两部,曹魏政权对他们两部也只是羁縻而已。到黄初五年,柯必能与东部的素利、步度根相互战斗,护乌

丸校尉田豫劝解不听,就帅军从背后攻击柯必能,从此,柯必能怀有二心。在青龙元年的时候,柯必能又一次劝诱了步度根和自己联合,试图把步度根的部属从并州迁往北方,并州刺史毕轨派遣将军苏尚、董弼出战,却被柯必能击败,二人被杀。

种种迹象表明,柯必能已经成为曹魏帝国北部边境的最大威胁。

必须除掉柯必能。

和柯必能野战?

不行。

因为,柯必能从来不与中央军正面冲突,他带领着他的骑兵,来去如风,只和政府军玩猫腻,根本不和你正儿八经的打。等你调集重兵去打他时,他早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把女上司拉进红颜群,我被曝光了 霏霏雨丝缠今生(穿越+空间) 灰老头儿 红楼春纤 误嫁皇叔:嚣张医妃惹不得 农门有喜:宰辅相公宠妻日常 妾心如言 我的合租女房客 细胞渗透 最强修仙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