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2章 得天下(1/4)

你说的都对,但是,总不能这样损人吧?把皇帝的智商看得那么低,你还有好果子吃吗?所有的大臣对你的才华、地位、皇帝对你的宠爱都嫉妒死了,你竟然还这样说话?有病?

果然,有近臣(极有可能是杨暨)对皇帝说,刘晔不忠——他总是窥探皇帝您的意思,顺着你的想法,再说出一番道理,根本不是他心里话,不信您试试,每次都把您真心想法隐藏起来,正好说相反的意见,您看看刘晔是不是还是赞成?结果不出所料,皇帝反着说一个意见,刘晔也跟着附和。于是,皇帝笑了,你真不可靠,领导不在乎你说的对不对,也不在乎是有没有能力,甚至不在乎你的私生活,但是绝对在乎的是你是不是说的心理话,是不是在玩我,是不是言无不尽。

这次,刘晔上当了,这个当上得大了——从此失势,并很快死去。

于是,我们要说的那个人就要出场了。根据负负得正的道理,过去曾经被刘晔中伤的一个人迅速得到了明帝曹睿的信任——尚书令陈矫。

在曹真、张郃相继去世以后,曹睿很忧虑帝国的安危,不知道能托付何人。按道理说替补的应该是司马懿了,但是,这人总是那么鬼,实在是拿不定主意。一天,他先设定了一个大前提,(其实正是对这个大前提没把握,才有此问的)问陈矫:司马懿很忠贞啊,你看能不能称作社稷之臣,能不能委以国家重任呢?

陈矫的回答直接了当,切中肻萦:司马懿是朝廷的希望和人望,(很有人脉)但是,他是不是社稷之臣,(能否忠贞为国)那我还不知道。

陈矫的评价应该对皇帝的影响很大。——皇帝本来对你司马懿也就不放心,总感觉把握不住你。

你看,这样知名的大臣也都这样说你,可见你有问题!

不仅是汉代、三国、晋朝,就是在当今社会,别人尤其是名人对你的褒贬,也会对你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何况在那样的重视清议的时代呢?

我们就趁着诸葛亮再次打来的几年间隙,说说汉代对人物的品评吧。因为,这和九品中正制度、清谈、晋代的士大夫风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12岁,看到王允杀了董卓,2个月后,王允又被李傕所杀,长安死了一万多人。

14岁,在西凉军人的“保护”下,为百姓祈雨;命令把仓库中的米拿出来赈济饥民,可是饥民死的还是很

多,怀疑当官的欺诈,在大殿上亲自用量器量五升米豆,当场作出三大盆粥,才知道大臣们真的在作假,全体朝臣都谢罪,提出要把经办人处死,可是献帝不忍,只打了办事的50下屁股。这样献帝还不放心,竟然亲自为贫苦人们施粥,从此以后,官员们才实实在在地给饥民做粥,因此而救活了很多老百姓。

15岁,李傕和郭汜相互打架,殃及池鱼,把献帝的住宅也烧了。李傕随后把献帝挟持到北坞。同年7月,开始东归,一路艰险,宫人、大臣被杀在眼前。

16岁,这年7月,经过整整一年的颠簸流离,才回到洛阳,曹操接着又挟持到许昌。

20岁,看到自己的岳父董承、妻子董贵人被杀。

35岁,保护不了和自己生活了24年之久的皇后,也保护不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伏皇后和两个皇子被曹操所杀。皇后被着头发光着脚,来与献帝诀别,说:“不能复相活邪?(就真的不能救活我了吗?)”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

36岁,与朝夕相处的妻子阴阳分隔仅仅相隔1个月,就不得不立曹操的女儿贵人曹节为皇后。以刘协的聪明,也许是自己主动要求的吧?毕竟死人已死,人还是要“擦干眼泪”继续活下去的,这样做也是一种自保之计吧?(虽然是曹操的女儿,但曹节是站在丈夫一边的。范晔的《后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欧皇的无限世界之旅 爱无可救药 万符仙帝 衣冠秦兽 心眼 诡葬 我的丹田有块玉 末法修真文明 网游:挂机百万年,我醒来成神 送上门的童养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