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3、为难总有为难处(1/2)

胡为强指的准备栽种红薯的这片田,是在河对面的红土畈。

红土畈相对位置比较高,早稻灌溉的水来自洞垄的山泉。洞垄的顶端的高山,有一水洞,一年四季有水桶大的水流出。山泉水不是很大,上面还有不少稻田,沿途要灌溉,水路很长,水沟也漏水,而且,到了立秋以后,雨水也少,龙洞的泉水也少,因此,到了红土畈就没有水了。

这样,红土畈就不能插晚稻,就只能播种对水要求不高的农作物荞麦。

荞麦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季节断,容易管理,只是产量不高。荞麦收了,晒干,碾压成粉末,用水搅拌,再用铁锅烤成皮状,然后切成丝,晒干,要吃,就可以

红土畈有田三十多亩,贴着山脚往北面撒开。社员们正在其他的地方劳动,这里暂时没有人。

朱三兰来的时候,田里已经有好几个人在田里扫谷粒。其实,这里的谷粒已经被扫过的,没有什么谷粒。以前,朱三兰也有提出扫谷粒的,只是胡为强说这样影响不好才作罢。有些胆子大的人,前面正在扎谷,后面就扫谷粒。因为扎谷的时候,拿起谷把扬起来很高的,掉下的谷粒也比较多。因此,那时候扫谷粒收获大。

但是,这样做社员们会说:“你老人有时间来扫谷粒,何不来上工?”

还说:“人家上工的,打的谷子都上交公家,你扫谷粒给自己,还有没有社会主义觉悟?”

这样一说,许多人就不敢去扫了。但是,总还有人敢于面对社员们的议论和批评,继续扫谷粒。

社员眼红,干部也没有好的办法,说:“觉悟只有这么高,把社会主义的脸丢尽了。”

那扫谷粒的人总是想着肚子,也不把这样的批评放在心上。

走进田里,朱三兰发现田里几乎看不见谷粒了,到处是扫把扫过的痕迹。扫把没有用了,朱三兰带着孙女在田里的草屑中、田岸上的草丛中、谷根处缝隙中撵谷粒。不提。

再说罗义江来到乡政府。

乡政府也是一幢地主的房子,两间两层小楼。下面,本是一个临街的铺子,现在却是乡长丁祥福的办公室。

乡政府只有四个人,一个书记,一个乡长,一个书记员,一个妇女主任。

其时,书记丁祥福在二楼办公,罗义江进去的时候,里面有四个人,一个是乡长丁祥福,一个书记员,另外两个是罗义江认识的两个村的支部书记。

丁祥福长身材魁梧,一脸的落腮胡子,也是南下第四野战军的干部。

丁祥福叫罗义江坐在一条木凳子上,与另外两个村支部书记坐在一起。接着,罗义江汇报问题。

“你来的正好。”丁祥福听了罗义江的话,说,“你提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社员们没有吃的,这个也很正常,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走过,还很穷嘛。现在全国人民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从初级社向高级社过渡,将来还要向共产主义过渡,困难是暂时的。我们的干部,要善于向社员群众做思想工作,要让社员同志们回忆旧社会的苦难,新旧社会对比,让社员同志们明确我们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和压迫,是新中国的主人。”

罗义江恭敬地听着,不时地点头,在本子上作笔记。

“你们初升村今年收了多少粮食?”突然,丁祥福问。

“报告丁书记,我们村里今年遭遇洪水灾害,收成不理想,只有……”说着,用眼睛去看另外两个村支部书记。

丁祥福也不卖关子,说:“收成不理想,今年我们乡发了洪水,这个也是客观原因。目前,十个村有三个村上报了数字。最少的繁荣村是三千五百担谷子。你们村受害的情况严重些,有多少?”

三千谷子?繁荣村?罗义江一听,脑子里翁地一声,傻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