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章 水阔鱼沉何处问(3/5)

,冲楼三千与鳖三一笑,一指明月,再指江水,与徐秋回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各位瞧这山水清明,岁月微痕,才是吾等读书人的好去处呐。幽暗深巷,寻花问柳,粗俗,粗俗唷。”

徐秋实在是没料到这段三郎竟然还有这么一套说辞,饶有兴致的与其对视三息,遂是猛与身后二位回道:“二位前辈听见否,可明白方才三郎所言何意。”

楼三千嗤之以鼻,“文绉绉,一听就晓得从哪里瞧来的一番话,楼某人短浅粗鄙,听不懂。”

徐秋续问:“鳖三?”

鳖三捏着嗓子,嚷嚷了徐秋,也是没能说出个所以然。

徐秋侧身斜视段三郎,瞧其满脸春光,得意洋洋,前者努嘴耸肩,“不满二位前辈,这一番话在下当年读书时候曾听先生谈及过,不过这其中深意堪比道教晦涩真意,一时半会,徐某人也是不可领会。故而,如今三郎的觉悟境界可是高出了我等不少呐,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过徐某人自诩清高,从不求学,再看二位前辈也是草莽之人,恐怕不愿寄人篱下讨学问。如此说来,是咱们不配与之为伍。”

一番话,云里雾里,徐秋与段三郎续道:“山间清风在此,江上明月也在此。那么三郎好生留在此地读书赏月,徐某人先随两位前辈前去吃些酒水,三日之后,再来此处与你会和。”

说罢,徐秋取下腰间青石剑鞘,立身剑鞘之上,与身后两位前辈叫唤:“此地不宜久留,免得叨扰了三郎读书唷。”

楼三千如坠云雾,询问:“去何处?”

徐秋一指天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天池何其大,寻花问柳去。”

两位前辈眉梢叠喜,当即不光不顾段三郎。

可怜段三郎你,可悲可叹。

行出三百里,身后猛呼:“徐秋,等等老夫。”

两岸青山,江面有一举剑青衫,回首笑问:“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不读书了么?”

紧随其后这位自然是其貌不扬的段三郎,一手掀开宽袍一手御剑,疾射而来,脸色青红,与楼三千与鳖三对视,低下了头,“三郎不读书,四人之中有一位读书人就好。”

一句之后,安静三息。

四位,相视大笑,借清风传遍了江流。

楼三千取笑:“在徐秋面前卖弄学问,当真是老头老奶洗澡。”

段三郎不解,呢喃:“老头老奶洗澡?”

北山捧腹大笑:“老逼老吊。”

徐秋摇头,啧舌,对于这三位的修养实在是不敢恭维,当即留了一句:“附庸风雅。”

不问所去何处,顺江而上。

按照楼三千的说法,天池三教九流是如此划分,此江水绵延天池,自上而下分为上游、中游、以及中游,如今三宗乃是这中游,再往下仍有宗门,不过都是一些喽啰,也正是三教九流之中的九流之辈,而江流上游这错落坐立三教,三教分别为青城门、雾隐门、以及花也门。三教九流也就是如此由来,三教各自崇尚道,儒,佛。难怪那日风波庄内,徐秋道出‘洞府无穷岁月,壶天别有乾坤’这句之时,三位前辈吃惊,敢情是与这道教沾了边。至于雾隐门,崇尚儒家,其门生多为书生意气,不论是诗词或是礼乐均知晓一二,崇尚文人,儒客推崇,山门往来无白丁。后世君臣以及尊师重道俱是来源于此。另外,花也门,顾名思义,花一字向来与佛有缘,清静、柔软、美丽,最能代表虔诚恭敬之心,以花供佛更是具有无殊胜的功德,故而流传徐秋花与佛的名句,例如,借花献佛,例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