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腾格里庇佑!一口大铁锅,值三十匹马!(3/5)
高原,在向东流入呼伦贝尔大草原,最终流入黑龙江中游,价格同样不菲。在这黑龙江的中上游,常常一两斤好盐,就能换一只肥羊,并且根本弄不到。>
此时辽东的蒙古与女真各部,通常只能吃发苦的沼泽卤盐,有时也会私贸给大明边堡。这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各部自制的卤盐质量太低,带有轻微毒性。人吃了还能勉强扛住,但牛马羊群吃了,弄不好生病就没了…因此,这种吃了不生病的好盐,永远是通行整个辽东的贸易通货,就像铁器一样。>
而之所以说,草原上的铁器,也是关键的生存物资,并不是因为部落厮杀时需要更好的铁制武器。牧民们使用的骨箭、石箭,其实已经足够射雕和部落厮杀了,铁制武器只是锦上添花的效果。铁器中真正宝贵的,其实是铁锅!而铁锅的宝贵之处,就在于节省燃料!>
是的,节省燃料!燃料才是游牧生活的最大软肋!黑龙江中上游的蒙古部族,由于靠近外东北林海,伐木虽然费力,但相对还算容易。等到了西边,到了广阔贫瘠、到处是草的蒙古草原,燃料的缺乏就到了极为可怕的程度,因为木材极为稀缺!>
草原上能够用来烧火的,只有干牛粪、干羊粪、草根、灌木,还有各部流血争夺的树林。每当极为寒冷漫长的冬天到来,草原落雪封冻,部落民的烧冰水、做饭与取暖需求,牧群的保暖与饮水需要,便离不开夏秋储存的燃料。这时候,燃料的多少,与燃料的利用效率,便是决定部族与牧群生死的关键。而铁锅最大的价值,就是远比陶锅节省燃料!>
铁锅的比热容只有陶锅的一半,热导率则远远大于陶瓷,差上一个数量级。这就导致铁锅升温更快,散热更小。因此,铁锅的燃料热能利用率约 40%~50%。而陶锅的燃料热能利用率则只有约 10%~20%。在快速烹饪、烧化雪水时,铁锅效率能达到陶锅的4-5倍。而在慢速炖煮、炖烧肉汤时,铁锅的效率大概是陶罐的2-3倍。>
换而言之,用铁锅至少能节省一半多的燃料!而一个铁锅,节省一半以上的日常烧火燃料,就是一个游牧帐落里最为珍惜的传承宝物!>
正是由于铁锅对于北方游牧的巨大生存价值,大明在与蒙古各部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中,才把铁锅作为最重要、也是最吝啬的赏赐货物,并且标注上惊人的“铁锅,三尺阔面,折150贯”,也就是“150两银子”的天价!而大明给蒙古各部进贡战马开出的收购价格,才不过“良马8贯,驮马6贯”,只值“6-8两银子”。>
哪怕这种朝贡贸易里官方挑拣的蒙古战马,只要流入关内,转手就能卖上20-30两,但朝廷规定的朝贡价格,依然只有那么多。25匹马换一口铁锅,爱换不换,有的是部落抢着要!>
至于关内一口大铁锅的打造价格,5两银子就顶天了。25匹蒙古马,则至少能卖500两。这其中足足100倍的利润,哪怕大头交给边军与各级官吏,自己背上杀头的风险,也足以让民户与商人们铤而走险了!>
这种暴利的铁器贸易,也是后世晋商能够崛起的关键。一旦朝廷对边境的管束力下降,商人们追逐利润的渴望,就完全无法约束。到时候,他们卖的可不仅仅是铁锅,各种运到关外的军资货物,那质量可比朝廷匠户们造出的好太多了…>
“呼!赞美长生天!应该是那颜首领,满意珍珠的长相,才给了这样一份厚重的回礼…对了!兄长,这位那颜好像不是蒙古人,是投靠南方万户的女真酋长。他们不仅身上有精良的铁甲,马上还有更多的铁器与盐。我悄悄看了几眼,恐怕这样的大铁锅,还有十件!那些马背上的口袋,可能也都装的是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