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七章 共鸣(3/6)

这一下,捧得谷口太太可就有点飘起来了,觉得自家的房子还真值得认真骄傲一下了。

先甭管这话对不对,大家信不信,反正这种场合说出这样的话来,谷口夫妇肯定爱听啊。

再加上左海佑二郎和香川美代子也是连声附和,这两口子被奉承得越发容光焕发。

但到这儿还没完呢。

紧接着宁卫民还袒露了自己父母早亡的孤儿身世,说他自己从小是在京城的大杂院长大的。

别看他在国内挣了大钱,可直至出国前,他在京城住的地儿,也只是一九平米的小平房。

上厕所、洗澡、生活用水,都要去公共的场所。

他在国内要想冬夏过的舒服点儿,只能跑到涉外酒店花大价钱包房住。

这些事落在日本人的耳中,更是觉得难以置信。

而且不用说,这种悬殊的对比,也让谷口夫妇更加充分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东京是何等幸运。

谁说他们的住宅就是兔子窝了?

人家华夏的大富翁居住场所更差劲,人生轨迹更凄凉啊。

所以人的快乐也就是一股子心气儿,并不在乎拥有多少,关键还是在于跟谁比较。

只要自己有比别人强的地方,那就是幸福的。

要不怎么恐怖片和灾难片会有那么多簇拥者呢?

说实话,那都不是为了找感官刺激的,而是为了从别人的不幸里找心理平衡的。

最绝的是,宁卫民这一拿自己的苦日子说事,还有个额外叠加的神奇效果。

他居然引发了在座所有人的情感共鸣,把节奏带到忆苦思甜的路线上去了。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实话实说,还别看这个时期的日本已经成为了一流发达国家,但日本人的好日子也的确来之不易。

那是战后奴颜婢膝,付出了极大的主权代价,又赶上了朝鲜战争爆发的天时地利,才换来的。

关键是为美国人当牛做马的日本人,真靠勤劳过上像美国人一样的富足生活也没多久。

从1960年,时任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发布“国民经济收入倍增计划”开始,让日本人有了“一亿总中流”意识开始算起,至今满打满算也才二十几年。

直到五十年代末,东京室内还处处看得见近代化以前的生活小景呢。

如水井,洗澡盆,蚊香,风铃,煤炭炉,和服,塌塌米……

而这古老的一切,直至1964年东京举办奥运会,才差不多都走了。

东京完成了城市道路的升级改造,大中城市的日本老百姓普及三大神器,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几乎全是在这个时期。

然而1973年,因为中东石油危机,日本又再度遭遇过经济动荡。

当时东京市面上哄抢货物,就连卫生纸都买不着了。

很长一段时间,身着西装改头换面的日本人照样也得跟共和国灰头土脸的老百姓一样,用满是铅字的报纸擦屁股。

谷口夫妇,对于过去曾经贫穷的日本,都是有着深入骨髓的记忆的。

即便是左海佑二郎和香川姐妹,这生在盛世的年轻一代日本人,也不是与贫穷无缘的。

因为城乡差距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很难一下子抹平的。

就拿香川姐妹来说,她们之所以姓香川,是因为她们来自日本最小的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