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百零七章 变现高招(3/4)

主动就把下文给交代了。

“我这钱当然也不是白给的。你们得跟我签一份没有时间限制的商业授权合同,得同意我个人捞回点本儿来,把电视剧里的各种角色形象运用于各种领域的商业用途。而且这合同不能儿戏,得你们剧组总导演和台里的领导都得签字盖章才行。”

宁卫民心里是这么想的。

就是积德行善了,也不能干亏本买卖啊。

总得搂草打兔子,得点什么吧?

现在虽然没有版权和版税的问题,但等上二三十年也就有了。

鉴于这部戏的长期时效,这笔钱投出去,想必到时候还能收回点红利来,应该也算个不错的投资。

唯独需要警醒的,是那位导演好像有说话不算话的毛病,可别回头翻脸不认账。

所以合同得签的严谨点,而且双保险才行。

副主任的见识有限,对宁卫民心思琢磨不透,也就听了个半懂半不懂的。

但签合同就有钱拿,加起来总共十八万的‘布施’,已经够拍一集的经费了,这无疑是明白的。

人家签合同是为了赚点钱,这也无可厚非。

何况形势比人强啊,别人还没这个兴趣呢。

于是他自然满应满许,只是有一样有点为难——台里的领导签字好办,可杨导不在,身在日本呢,恐怕得再等一周时间。

宁卫民这就奇怪了,这似乎和他所了解的情况有差距啊。

他就问,“哎,你们剧组到底缺不缺经费啊?杨导怎么不拍电视剧,跑日本去了?难道你们还真跟外界传言似的,假公济私?”

副主任赶紧解释,“不是,你误会了。这是政治任务,杨导是带了几集成片,去日本参加‘第二届国际电视艺术交流展览会’去了。让日本同行看看咱们用落后条件拍出来的《西游记》,比他们资金充裕,技术先进的强上百倍……”

接着,这副主任又开始聊起了当初日本的78版《西游记》为国家电视台禁播的事儿,那意思是杨导这次是拨乱反正,用事实成果,给咱们传统文化正名去了。

然而宁卫民却没受到多大的鼓舞,这不是他有精日属性,或者是他对于日本篡改《西游记》完全无所谓。

恰恰相反,主要是他似乎受到了某种触动,好像抓住了一条思维脉络,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西游记》剧组经费难题。

他无暇再顾忌其他了。

“展览会……展览……会……”

自言自语的呢喃后,忽然,他灵光一现,彻底通达。

跟着他就打断了副主任的唠叨,提出了一个让副主任做梦也想不到的新的合作建议。

“喂,我说主任啊,你们头几集拍完的道具还有吗?还有一些用不上的戏装?”

“有啊,有啊……”副主任愕然了,秃脑门上差点没蹦出问号来。

“你们拍戏的时候,具体的拍摄,有没有照片,留没留资料什么的?”

“有啊,也有啊。杨导有笔记,那上面全是拍摄需要解决的困难。好些演员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尤其荒郊野外的时候,演员没事干,也会拍照留念。”

“那就行了。你看这么着好不好,你们剧组把这些东西提供给我。我代表皮尔卡顿公司和天坛公园,和你们签合同,咱们联合办个《西游记》剧组的主题展览会。资金,广告,场地,人员,具体怎么运作你们就别管了,专心拍摄就好。那都是我和天坛的事儿。反正咱们额外收门票,然后三家一起分钱。这或许能解决你们一部分资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