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章 二选一(2/3)

说实话,前世宁卫民有钱之后,也曾经一度去品尝过。

可惜,他是比较失望的,真没感觉到多少皇家的贵气。

或许是因为他去的时候是约束公款消费的风头浪尖上吧。

各大饭庄的顾客是最少的时候,那天坛御膳饭庄的价码和服务。

都已经沦落到和大众菜肴相差不多的地步了,只能说是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所以今天对了这个景儿,宁卫民在这垦节上还真不敢图省事,随便就迈出这步去。

出于一个穿越者自负和骄傲,他并不想靠抄历史的作业混个六十分。

还是想着能突破一下原有的格局,办出点惊人的成绩来的。

说白了,要照原样去干别人干过的事儿,没劲!

那当然得琢磨明白了这地方的“风水”的特性,想好了该怎么去解决原有的桎梏才行啊。

同样的,应该说,天坛公园方面肯把北神厨给拿出来不收租金给饭庄子用,绝对是专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殊福利。

是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儿的大好事。

再过三十年,别说租金会高到一个什么程度啦。

就说所有的公园在内,想花钱,都不允许再将景观用地用于商业用途。

到时候就连北海的仿膳饭庄,都要搬离它的诞生地——漪澜堂和道宁斋。

那想想看吧,有幸能在北神厨办宫廷餐饮,连房子都是古物,这是什么样的排场啊?

用这样的房子款待顾客,文化和历史是能够增加席面的层次的,要价都有底气。

如不加以利用岂不是太可惜了?

对宁卫民个人而言实在是一件很兴奋的事儿。

那简直就跟他这辈子意外走运,做了斋宫陈列馆的负责人一样值得称道,是可以吹一辈子牛的成就啊。

至于说这么干,是不是太不尊重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了?还会造成古物的损伤,不利于文物的保护?

其实并不存在这个道德问题。

古人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就是说人的精神文明,首先得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上。

这个年头啊,不是我们不该讲这些,而是我们没法讲这些,因为整体社会太穷了。

就拿北神厨和宰牲亭来说吧,总共两个院落五个殿。

六十年代之前的时候,房子还凑合,保存情况算是较为完好的。

这里曾经被园方用于开办过一阵的阅览室,为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提供过精神文化方面的营养。

但当时就是因为缺少经费去增添现代化的照明条件。

为了保证室内光线充足,才不得不将各殿槛墙从一米五的高度降到一米二。

就连没有窗户的北大殿北墙也开了窗。

这不就是穷闹的?

后来就更没法说了,由于这些房屋从未大修过。

部分房檩日益变得朽败,尤其是琉璃瓦和地砖破损最为严重。

最终,北神厨和宰牲亭就只能被迫彻底关闭了。

要知道,公园是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政府财政只能支付一部分经费,剩下一部分需要就公园管理处自筹。

这就是完全没办法的事儿啊,没钱还谈什么文物保护啊!

因此像天坛公园这样将斋宫出租给皮尔?卡顿公司的做法,反倒是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