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4章 盛大的欢迎仪式(1/2)

忽然,欢快的乐曲想起来了,唐汉登上了码头,码头上早已经铺上了红地毯,地毯一直延伸到一辆高大华丽的马车旁边。

伴随着响亮欢快的乐曲声,唐汉走上了红地毯,红地毯的两边是穿着红色官服,带着乌纱帽的南京极其周边的官员,官员身后就是拿着红缨枪维持秩序的护卫,激动的百姓们,正拥挤在护卫们的面前,不断的高喊“皇上万岁!”

唐汉看到自己如此得到百姓的爱戴,万分高兴,赶忙从面前的官员中走出来,离开了红地毯,来到了正和护卫们拥挤的百姓面前,唐汉正要伸出手,和他们握手的时候,这些百姓纷纷喜悦的跪倒在唐汉的面前,山呼万岁。

还没有等他们喊完,唐汉赶紧蹲下身,扶起前面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这位老者正匍匐在地上,感到胳膊被人抬起,赶紧抬头一看,竟然是皇帝亲自扶他起来,这位老者连忙腼腆的说道:“皇上,使不得,使不得,皇上天潢贵胄,血统高贵,草民怎么当得起,当不起呀。”

“老人家,朕是年轻人,是您的晚辈,当得起,起来吧。”唐汉哈哈大笑,爽朗的说道,“起来吧,都起来吧。”

跪在地上的百姓和学子们,听到了唐汉的声音,这才纷纷起身。唐汉高兴的和身边的百姓一一握手,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拘谨,不好意思,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仗着单子,把手伸向了唐汉,唐汉都好不嫌弃的握了上去。领头羊的效应是绝对好的。

百姓们纷纷热情的主动向唐汉伸出了手,两旁的南京官员们都惊呆了。从码头到南京城大约有两公里的路程,唐汉被百姓们的热情感染了,不过路程实在太长,累的实在受不了,向后来的百姓挥了挥手,上了停在红地毯上的马车,向南京门驶去。

唐汉沐浴着初秋的阳光,站在华丽高大的马车上,向沿途的百姓挥手致意。入城走的是玄武门,南京城的格局和北京城大致相同,名字也很多相似的地方,南京城墙高大巍峨,相传玄武门这段城墙是当年大明初年的首富沈万山捐资建造的,沈万山为了表达对新朝廷的忠诚,将城墙修建的异常坚固。

看着这段两百多年历史的城墙,唐汉不由得感慨万千,那些创建大明的忠诚良将们早已经不在了,他们伟大的身影,只能从这些古老的遗迹当中,窥视他们的丰功伟绩。在后人的印象当中,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暴戾的君王,说朱元璋大业已成,就开始诛杀手下的功臣,其中谋杀中山王徐达的故事最生动,各种民间故事,影视剧都知道徐达是被朱元璋的烧鹅害死的。

可是稍微有点脑子就会想到,在明朝的时候,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背上长了个毒疽,那基本上就没几天了,这朱元璋可是一位平民皇帝,自然是机敏过人,这样聪明的人,怎么会对一个已经快跨入鬼门关的老头子念念不忘呢,这个时候,应该是昔日的战友,派人送些礼品,表示慰问罢了。但是经过清朝的辫子猪们两百多年的抹黑和丑化,就成了朱元璋用送烧鹅杀功臣的悲惨故事。

那些清朝的辫子猪,不仅占据了中华的锦绣江山,还污蔑前朝的英雄们,来抬高他们肥胖的形象,决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现。

唐汉在一片欢呼声,鞭炮声,礼乐齐鸣的热闹非凡的场面中,进入了南京的皇宫。这应该是自从成祖朱棣迁都之后,第一次有皇帝进入南京的皇宫,南京的皇宫也有乾清宫。唐汉在乾清宫正殿就坐,南京留守的六部官员和附近州县的官员,这次在乾清宫正儿八经的见了面,行了大礼。

“朕第一次来南京,很多大臣都没有见过面,这样吧,大家就一个个来,自我介绍一下,说一说官职,姓名,那就从钱爱卿开始吧。”刚刚在码头的时候,是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作为南京六部官员代表,上前迎接唐汉,所有唐汉第一个就认识了这位文人领袖,斯文儒雅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