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9、安邦彦与奢崇明(1/2)

德安二十五年(西元1627年)四月初五。

新军募兵顺利完成,民众应募之积极远超沈思诚的预想。

尤其是定番州的苗寨青年,几乎全员应募——搞得寨子里一时间只能靠老弱妇孺来春耕了。

沈思诚并不知道,定番州各寨中,他的权威和声望远远超过了皇帝和辅国大将军。

挫败李慕由入侵之后,沈思诚遣各寨土兵回乡,顺便也派兵拘捕、清算了与马文英关系密切的一群寨主,并把寨主们的积蓄均分给了各寨百姓。

接着,又均分了田地,公告了各寨应当负担的额定田税、军赋。

根据各寨的民意册立了新寨主,并以各寨田税为薪俸,派遣文吏在各寨巡回教学,普及汉文、汉话、汉法、汉学。

从贵阳府返回的土兵们更是把沈思诚吹得天上有、地上无,天神下凡、战神在世……

这样一来,除了少数旧贵余孽,其他人都对那位贵阳府的新主人十分敬畏。

一听说沈思诚要招募新军,定番州各寨的青年几乎倾巢而出——入选的欢天喜地,落选的捶胸顿足……

计划招募一万人,而合格的应募人数却有四万多!可把负责登录考核的文吏武士们忙了个半死。

“新军员额……就提到一万二千吧,落选的都发两钱银子、一些吃食打发回去吧。”

沈思诚揉了揉眉间,无奈地说道。

“是。”

教官和武器都还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到达,不过体能和纪律观念可以先练起来。

队列暂时放一放,天知道那些教官的套路和现在汉军的条例会有多大差别。新兵在这方面还是先保持白纸状态吧。

沈思诚对操练新兵没什么兴趣,再加上专业人士很快会来,于是把新兵的训练工作打包给了张总兵。

一万二千新兵的加入,相当于把沈家的现有兵力再次扩充了一倍有余。

原本整合了贵阳的府兵后,基层指挥官的数量就已经捉襟见肘,这一下就完全不够用了。

对此,沈思诚只能再次批示:

“除了必要的守备部队,其余全部抽调!万事以新兵整训为先。另外,任何有潜质的,不管是武士还是老府兵,该提拔就提拔!”

……

三月,进入农忙时节之后,西南各路军阀陆续消停了下来。

四川、滇国经过了一整年的大混战,两地的将军们都已经筋疲力尽了。

没有任何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持续的战争不但使得储备的粮草消耗巨大,也大大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力。

于是,军阀们心照不宣地收了兵,各自回去舔舐伤口。

服役了一整年的府兵们必须放回去种地了,同时,还要提拔各家的余丁补充伤残、阵亡私兵的缺额。

补充之后,也需要一定的磨合训练来恢复队伍的战斗力。

沈思诚灭马氏、取贵阳的消息也传遍了西南各地,不过引发的关注并不多。

有实力的军阀对此无所谓——贵阳姓马还是姓沈都不重要,只要将来听话就行。

没实力的军阀就更无所谓了,多抢几块身边的地盘才是要紧事!

不过,有两个大土司却为此兴奋不已——他们便是水西安邦彦、永宁奢崇明。

局势很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沈思诚吃了贵阳,需要时间消化,马文英一死,黔国群雄无首,大定府、遵义府只能各自为战。

四川的两大军阀集团收了麦、种了稻之后,肯定还会接着打——双方都觉得,对方只差一口气了。

在汉家军阀面前,奢崇明一直十分恭顺——要粮给粮,要劳力就出壮丁,任谁都觉得他是个胆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