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繁门立雪?三顾繁宅?(1/2)

两日后,崔博再一次踏上了行程,这一次的人员又多了不少…就连车马也多了乘。

徐福的老母、钟繇、钟繇的家眷…

至于为什么钟繇这般拖家带口的,还是因为崔博在酒桌上的许诺——拿去拿去…莫跟弟弟客气。

就这样崔博许诺了钟繇一套宅子,好让其能安心定居。

钟繇是当然不会要的,但是架不住第二天他看到了徐福的母亲哇!他的父亲业已亡故,家中也是有一个母亲需要照料,在这个情况下…他只得暂时答应了崔博的请求。

本来呢,钟繇是不想让他的老母这么快就到雒阳,毕竟他还没有面“面试”…工作亦是没有稳定,但是架不住崔博的劝说。

什么“世道叵测”“盗匪颇多”“尊亲年迈”云云…一套组合拳打下去,钟繇自然是找不到北了,只能从了崔博的意见——若事不协,就当散心罢!

……

一路辗转,又回到了阳翟…钟繇之家眷还有徐福母子并着三个侍卫,留在了城内客舍,这次是崔博带着荀、钟二人往那城外一行。

崔博这次的目标是赵俨、繁钦二人…

赵俨素与辛毗、杜袭、陈群齐名,这辛毗崔博未得机会见过,但这陈群不用说,后世名头很响,这杜袭崔博也是见过的…端的是青年才俊,想来这赵俨和他们齐名,不会太差。

可能是因缘际会,导致这个人的名儿在后世不彰吧,但这个时代,名声不彰显而有真才实学的太也多了,崔博是丝毫不敢小觑了。

再说那繁钦,此人乃是颍川本地郡望,若说发家时常呢,这荀彧、陈群、钟繇可都不是个儿。

崔博虽然不曾闻得这繁钦之名,但却是听过繁(pó)氏的,繁姓之人稀少,但自殷商起便已有之,繁氏本就是殷商七族之一,世居颍川之地,可谓是流传千载的家族~

因为繁姓的人太少了,所以崔博很难不去把这繁钦联系到古繁氏的头上,当然,后面崔博也问过荀彧、钟繇二人,得知…这繁钦确实殷商是繁氏之后。

这繁钦呐,少以文才出名,这在当代儒生,算是比较少见的了,在这个普遍研读经典的时代,如果某个人喜欢诗啊赋啊什么的,那绝壁是真爱了!因为入仕完全不靠这玩意儿的。

这着实让崔博觉得有点儿头大…若真谈起经书什么的,他还能答上来,若真是谈论起诗赋文章来…崔博还真不算擅长啊——他是能熟练背诵不少诗、词啊,但那他喵的根本就与这时代的风格不符啊!

之前能提前给白马篇搬出来…完全是因为那是丫的曹植的作品,再说那《兰亭序》也是两晋时期作品,离这年代相去也不远。

崔博在前世总觉得…那文抄公是很简单的,是可以章口就莱的,但他真的穿越了,才知道…文抄公并不是一件很简单是事儿。尤其在汉代,要求背的诗篇在后世可谓是极少,符合他这个年纪能作出来的,更是寥寥哇!

若崔博无名声在外,当然也不会注意这些东西,现在他流传在外边的名号——就是作《千字文》的大家啊…

今日倘若真在这繁钦家出了丑,那可就难看了…

所以,今儿的要义呢,从拒绝对诗开始!咱是要从政的,怎么能在诗文小道栽跟头?

繁氏世居阳翟郊野,原本整个族群都住在此地…彼等所住之里因此得名,为‘有繁里’。其氏族之胜,远过安平崔氏还有颍阴荀氏…

这房舍的数量就远过崔、荀,其性质几乎就和刘备那个陆城亭一般…是整个家族一直定居在一个地方,然后开枝散叶。这繁氏历经千年,虽然人不甚多,但凝聚力颇强~

繁钦呢,崔博还是听到那阴修说的,荀彧、钟繇呢也是只闻其名,未曾见过其人,这人呢到底是何等样人,谁也说不出个一二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