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六章 怒(2/4)

长老又开了个话题。

杨舒越很为难地回答:“这是阿芝在鼓捣,我平素忙于朝廷之事,并不很清楚。若是大长老想知晓,问阿芝即可。”

“好。”大长老回答。心里却是嘀咕:你那女儿,我还真不想与之打交道,看起来纯良无害,说的话真诚得很,结果处处都是陷阱。

“其实,真高兴啊。”杨舒越感叹一句,“从前,弘农杨氏前途迷茫,走的又是极危险的路。如今,经过大长老的细心谋划,全家人的齐心协力。我们杨氏真是前途一片光明啊。”

“谁说不是呢。全家齐心,弘农杨氏定然会更辉煌。”杨师道也是颇有感慨,说,“这些年,杨氏衰败,我为驸马,在朝中也日子艰难。好在如今大兄与六弟都被委以重任。而后辈里,阿玉、阿芝嫁入皇家,清让也要入主格物院。杨氏的路会越走越宽。”

“是的。”杨舒越很感慨地说。

“十二,切勿像小儿女般伤感。杨氏子弟会同气连枝,意气风发,杨氏荣光将以另一种方式绽放。杨氏子弟的光芒是谁也遮不住的。”杨恭仁安慰。

“是,谨听大兄教诲。”杨师道说。

“杨氏子弟同气连枝吗?几位真这样想的?”忽然,响起清澈的少年人声音,江承紫听得出这是李恪的声音。

“呀,原是蜀王,快请上座。”杨舒越起身,便又说,“这屋外的小厮也不通传,实在没礼数。”

“屋外小厮被调去准备明日上长安之事宜,屋外都是我蜀王府的护卫。”李恪毫不客气地解释。

杨舒越没再接话,只命屋外的丫鬟去打些水来,重起一壶茶。

“不知蜀王要喝红茶还是绿茶?”杨舒越询问。

“绿茶。”李恪坐下,便径直说,“方才在屋外,听闻你们感慨弘农杨氏终于同气连枝,展望辉煌。我听得也是热血,毕竟我与杨氏渊源颇深。然,各位真是这样想的?”

“当然。”杨师道率先回答。

“姑父常年不在家,这问题,你回答还真不作数。”李恪径直指出。

杨师道颇为尴尬,李恪却已径直名:“杨刺史乃杨氏家主,大长老乃杨氏掌舵人,不知可能回答我?”

“不知蜀王此言何意?我以为这几日,我所作所为已是明确回答。”杨恭仁朗声说。

大长老也不明所以地问:“看蜀王所言,似有所指,却不知何事引了蜀王误会?”

“误会?”李恪冷笑。

“是,我想是误会。”大长老平静地说。

“昨日宴席,老夫人各种方法阻止阿芝入长安,要将她留在祖宅。两位可给我个解释?”李恪径直将昨日之事指出来。

杨舒越大惊,问:“竟有此事?”

杨恭仁、大长老皆没有惊讶之色,只神情平静地看着李恪。

“老夫人秘密请了各地有名的高僧、道者齐聚弘农杨氏,又所为何事?”李恪咄咄逼人。

“请高僧、道者,留下阿芝。不知老夫人打的什么算盘,两位可有参与,抑或有什么打算?”李恪见两人不说话,语气越发狠戾。

“大兄,你,你们怎么回事?”杨师道也是非常惊讶。

“是呀,怎么回事?别告诉我,你们是为了给观王做法事啊。就是做法事,让阿芝留下也不恰当吧?”李恪讽刺,眸光如刀,扫过杨恭仁和大长老。

“大兄,大长老——”杨师道焦急起来。

“我想,蜀王有所误会。”杨恭仁语气平静。

“是的,蜀王有所误会。我们并不是要给观王做法事,而是给杨氏先祖做一场水陆法会。”大长老说。

“好端端的做水陆法会,你们也不怕晦气?”李恪很是不相信。

“是呢。好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