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1章 两淮都转盐运使司(2/3)

,依本官来看你还是找找盐商总会的人,以免惹些不必要的麻烦。”高四海知道盐道衙门那些人行事的德行,肯定是想从中敛财,故而劝李云天。

他已经知道金铺里发生的事情,那些周雨婷等人的公子哥十有yankuai就是盐商子弟,因此要想解决这件事情还是通过盐商总会为好。

“高大人的心意在下心领了。”李云天放下手里的那道公,冲着高四海拱了拱手,沉声说道,“大人,请给在下开具报官凭证,既然他们如此蛮横,那么在下只有去盐道衙门说理去了。”

“李知县,何必把事情闹得那么僵,你在外地为官,岂能奈何得了盐道衙门?”高四海心中感到有些惊讶,看来李云天是打算是要到盐道衙门讨个公道了,故而劝道。

“高大人,此事事关本官的声誉,如果不能查个明白,本官以后可就说不明白了。”李云天再度向高四海拱了拱手,谢绝了他的好意。

高四海见李云天心意已决,因此不再相劝,当即给他开了一个报官凭证,盖上了他的推官大印。

所谓的报官凭证,相当于现在的报案回执,表明事主已经到衙门里报了案,而衙门无法解决,以及无法解决的原因。

通常来说只有那些有着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能拿到这样的报官凭证,普通老百姓是绝对拿不到的,届时直接被轰走,让他们去别的地方报官去了。

拿了报官凭证,李云天起身告辞,高四海将他送到了推官署门外,望着他的背影暗自摇了摇头,恐怕这次李云天去盐道衙门要铩羽而归了。

“妹夫,盐道衙门的那些人可不是好招惹的,惹急了他们的话保不准就来个栽赃陷害。”前去盐道衙门的路上,马车里,郑伯鑫忧心忡忡地向李云天说道,他久居扬州城,自然知道盐道衙门里的那些龌龊事。

“只要他们敢这样做,那么我就让他们尝尝大明律例的滋味。”李云天双目寒光一闪,沉声说道。

“我是怕,万一那些家伙对周小姐不敬的话,可就糟糕了。”郑伯鑫的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

“盐道衙门的那些人并不傻,他们不会轻易向官眷下手。”李云天见状安慰着他,“况且要是真遇到了什么麻烦,她们肯定会表明雨婷的身份。”

“妹夫,要是盐道衙门的人不买账怎么办?”郑伯鑫闻言心中稍微安定,有些紧张地问道,既然他们连府衙的面子都不给,更何况李云天这个小小的外地知县。

“盐道衙门虽然在扬州自成一系,但也不是能肆意妄为的!”李云天冷笑了一声,显得胸有成竹。

“妹夫,你是说巡盐御史衙门!”郑伯鑫怔了一下,随后反应了过来。

大明不仅有巡察地方的巡按御史,而且还有监察专向事务的巡盐御史、巡茶御史和巡漕御史等等。

这些御史虽然只是都察院的小小七品监察御史,但是并不受都察院管辖,直接向皇帝负责。

每当有了巡按地方的外差,都察院会选择两名监察御史让皇帝钦点,有着代天狩猎的意味,大事奏禀,小事裁断,大小官员无不敬畏三分。

虽然两淮盐运使是扬州盐道衙门的最高官员,但要是论起权力的话,还是巡盐御史最大。

“御史衙门的门可不好进呀,巡盐大人会管此事吗?”随后,郑伯鑫不无担忧地望着李云天,巡盐御史可是连盐运使都要巴结的人,岂是外人想见就能见到的。

“大哥难道忘了,妹夫是进士出身。”李云天微微一笑,提醒着郑伯鑫。

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主要来自每三年一次的进士,其次就是皇帝特许进入都察院的官员。

李云天已经了解过了,现任两淮巡盐御史范如海是永乐十六年戊戌科的进士,比李云天这个永乐十九年的辛丑科进士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