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54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一更)(2/3)

蔡福,故而谁也不敢大意懈怠。

“快去喊人,把这几个占城奸细给抓起来。”不久后,走廊里传来了一个男人气急败坏的声音。

李云天这下听清楚了,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万万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地方遇上占城人:如今明军正在与叛军在三江府交战,那些占城人好像没有理由冒险来这里。

之所以说占城人冒险,是因为交趾的前身安南国与占城国可谓是一对世仇,双方为了争夺中南半岛西部的统治权已经进行了数百年的争斗。

占城,即占婆补罗,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北起交趾南部的横山关,南至中南半岛最南端,稻田肥沃,海岸线广阔,王都为因陀罗补罗。

中国古籍称占城为象林邑,简称林邑,深受天竺化影响,使用南天竺字,从印度传入婆罗门教和佛教,崇拜湿婆和毗湿奴等神。

占城国出产象牙、犀角、乌木等珍奇异物,是连接东南亚、西亚等地的海路要冲,是大明与天竺、南洋诸国的海上贸易中转站,从中获利甚巨。

作为中南半岛上重要的两个国家,安南国和占城国从立国起就走上了两条不同的明之路,安南的中华化和占城的天竺化非常醒目,这使得双方在漫的岁月里为了消灭对方一直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明太祖立国后,安南和占城国之间的冲突愈加激烈。

元至正二十年,也就是136年,占城国进入了史上最伟大国王制蓬峨的统治,制蓬峨被明朝称为阿答阿者,乘明朝初建向安南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

1365年入寇化州,1368年设伏占洞,1371年军袭大安,如人无人之境,顺利进入交州城大掠子女玉帛而还。

而安南此时恰恰国内争夺王位斗争激烈,政局动荡,无力抵抗。

1378年制蓬峨又攻下交州城,安南国王陈日炜远避天建山,陈日炜的弟弟投降了占城,僧人也在城里作乱,形势一片混乱。

安南在占城的凌厉攻势前已经国势濒危了,时安南人言:“至制蓬峨人罗闻,生聚教训,渐革旧俗,勇悍耐劳,故事人寇,为我国患。”

安南服睁睁地看着制蓬峨攻势呈破竹之势而束手无策,不过139年发生了一件事情使得安南得到了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由于占城叛将告密,制蓬蛾在海潮江附近水域探查安南军水域时阵亡。

安南国王陈日焜闻讯大喜日:“制蓬峨死,大局安矣!”

制蓬峨死后,占城第十三王朝遂亡,他的继任者很快就不得不放弃了制蓬峨所有的征服成果。

142年,安南国在太上皇黎季犛的指挥下讨伐占城,占城兵败国王求和,允诺割让占洞等地。

安南又索加古垒一地,这样占城国就退出了新平、顺化、占洞、古垒,北方膏腴可耕之地皆入于安南之首,所保存者广义以南山岳贫瘠之地而已。

就在黎季犛力图全力征服占城国的时候,147年永乐帝派英国公张辅率军攻进了安南国,生擒黎季犛父子,安南国灭,占城国于是趁机出兵夺回了于142年丧失的一部分土地。

在中南半岛的那些国家里,占城国是最不希望看见黎利复安南国的,很显然黎利不仅将向他们讨回那些被收回的土地,而且还会提出更多的利益要求,双方将继续数百年来的恩怨。

所以在李云天看来,占城人没有理会在此时出现在三江府的地界:双方是世仇,现在又兵荒马乱,故而那些占城人不可能来这里做生意和走亲访友,至于说取道交趾去大明这就更不可能了,从占城国到大明海路远比陆路好走。

“难道他们是想去三江城?”猛然间,李云天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个念头,眼神顿时变得更加惊讶。

倘若如此的话,李云天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