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10章 新式考卷〔三更〕(2/3)

强化责权,农部和工部率先进行了改革,都将不设右侍郎一职,右侍郎将成为了一种加衔。

不仅农部和工部,京城各大部院衙门自此也将逐渐取消同级左右职务中的右职,以左职为常设职务,右职则成为京官出差时的一种加衔。

例如,总督通常加衔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通常加衔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宣德元年二月初八,北直隶举行了新式武举的首次考试,八府二州有两万余名符合规定的考生参加了此次考试。

武举考试分为两大场,第一场考,考墨,第二场武考,考武艺。

出乎人们的预料,这次考与往年历届截然不同,采用了一种崭新的模式分数制试卷。

试卷上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默写题和论述题四大部分,每道题都有一定的分值,总分为四百分,然后按照分数的高低排列名次。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节约考试的时间,而且考试的结果更是一目了然。

尤为重要的是,此举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考出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解放了考生的思维,不至于再死读书。

李云天将考试的时间定为了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考完后将由当地的知州和知府组织人来批阅试卷。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默写题有标准答案,非对即错,因此批阅起来速度非常快。

对默写题李云天特意规定了相应的扣分标准,不至于出现一个错误就失掉全部的分数,颇为人性化。

至于论述题就比较麻烦,李云天给出了一个大概的参考答案,只要考生涉及到了参考答案中所提的要点就能得分,尽最大可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为了避免批阅试卷中出现差错,试卷批阅完后还要进行两轮复查,以免出现纰漏,最大可能确保考生的真实成绩。

与考一样,武举的武考也采用了分数制,总共三百分,分为力量、箭术和矫健三项。

力量考核举石锁:不同重量的石锁对应不同的分数,最高分数为100分。

箭术考核是步射:每个人射十箭,每一箭最高得分是10分,十箭后的成绩即为射箭的成绩,最高分数100分。

矫健考核是俯卧撑:不同的个数对应不同的分数,最高分数100分。

本来李云天也想考骑射,不过考虑到绝大部分考生连马都没有骑过,故而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按照李云天定下的规则,每个州府录取的参加复试的考生中,考优秀者占三分之二,武考优秀者占三分之一,这样一来就能得到不同类型的人才。

由于采用的是分数制试卷,所以考试结果很快就公布了出来,分考榜和武考榜两个榜单张贴在,按照分数由高到底排列考试者的成绩,依次录取两个榜单名列前茅者。

如考生在两榜中皆达到录取资格,那么按照其最高排名所在的榜单录取。

两个榜单在州府的考棚外张贴出来后,立刻被考生们围得水泄不通,争相查看着自己的成绩。

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无不欢欣鼓舞,意味着他们距离京师讲武堂又近了一步。

没有获得复试资格的考试则垂头丧气,哀叹连连,好不容易的一次武举恩科就这样被浪费了机会。

考试结束后,前去各州府督考的讲武堂将官将负责将那些考生带至北京城和南京城,考生们将在北京城和南京城的贡院参加武举复试的考。

宣德元年二月二十三日,来自北直隶八府二州的两千余名考生在北京贡院进行了武举复试的考,题目与初试的样式一样。

与初试不同,复试的时候,军阁和礼部都派员到现场督考,对讲武堂采用百分制考卷感到非常惊讶,不得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