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二章 鲶鱼效应(求推荐票、月票)(1/2)

“这么好的手机,你打算买多少钱一台啊?”张赫然问道。

“国外8个g内存599美元,4个g的版本则是499美元。国内两个版本则是5199和4199。”

张赫然在心里面默算了一下,按照现在的官方汇率来看,国外的版本要是要比国内的版本稍微贵一点的。

“定价是不是有点高了?现在市面上面最贵的手机也才5000多块钱,我们定价那么高,能够消费得起的人是不是就不多了。”张赫然有点担心地问道。

“逸嘉手机一代机最为核心的就是芯片主板和复合屏幕。”

“国内暂时没有能力做出国产的芯片,我们只能够从国外进口。南岛的渣打银行还在和英国的arm谈判,就算我们能够买到他们的技术,自己生产出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液晶屏幕也是同样的情况,我们和岛国的合约是需要向他们购买上百万块屏幕,等到我们逸嘉电子开始量产屏幕的时候,成本才能够下降下来。”杜嘉逸有些无奈地说道。

渣打银行和arm那边接触了也不很长时间,买下他们的核心技术国内也没有可以生产的厂家。不管是委托韩国还是宝岛或者是岛国,都需要一大笔资金。

零零总总加起来,成本自然是居高不下。

“现在成本大概能够控制在150到200美元左右,给我们留下来2-300美元的利润空间!”杜嘉逸笑着说道。

听到杜嘉逸说成本比较高,张赫然还以为逸嘉手机的利润不高呢,谁想到,杜嘉逸就是直接把成本翻了个翻卖的。

看到张赫然一脸的惊诧,杜嘉逸很无辜地解释道:“这个售价考虑到技术投资和未来技术研发的成本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定的价格。”

“更何况我们做的是高端手机,不把价格定高一点,格调提高不上来。”

杜嘉逸完全是不担心市场的,另一个世界的苹果就是这么定价的,引得全世界的果粉争相购买,甚至还有凌晨排队,挤破大门的情况。而且当初的苹果一代机,还没有逸嘉手机一代机那么完善呢,杜嘉逸对于自己的手机是非常有自信的。

张赫然算了一下,一部手机的利润在200美元左右,卖出一万台就是200万利润,卖出100万台就是2亿美金的利润,要是买到200万台甚至更多,前期购买专利的那些投资就给收回来了啊!

果然还是玩高科技的赚钱啊!

张赫然无比心热地想到。

“不过可能还得你帮把手!”杜嘉逸突然说道。

“逸嘉手机一代最佳的使用环境是第三代通讯技术,足够的网速能够让手机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而国内现在三大电信企业使用的还是第二代通讯技术,如果能够和他们合作,对通讯技术更新换代,那么对于逸嘉手机的销售是非常有好处的。”

张赫然还没有想到杜嘉逸居然有这个要求。

电信这一块,张赫然还有些研究的,毕竟是垄断型的行业,谁不想掺和一脚。

在很早的时候,邮电系统分家,把邮政电信分开来。后来传呼开始兴盛,顺便把把寻呼分出来,成立了联通。

98年的时候,电信一家独大,联通根本无法与其竞争,和上面预想的情况不一样。果断从电信上切下来移动,固网移动分离。

移动刚成立,前景不行,都愿意留在电信,结果去移动的都是新来的大学生和各部门不要的不讨领导喜欢的。谁想到移动发展迅速,特别是移动电话的发展,带动了移动强势反超,让很多留在电信系统的眼红不已。

从此,国内基本是三足鼎立。移动因为手机的发展,实力最强,电信则是在固网上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联通稍微可怜一点,手机方面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