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 沉默(1/4)

水乡西塘是不能不去的一个地方。这个有着千年历史和故事的古镇会让你的眼睛一亮,思绪大开。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的评价。这里每一处景致都留有历史的影子。当地的居民怡然自得的生活,游客可以随意地漫步在古镇的各处。“一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是西塘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看江南水乡最好是一个烟雨蒙蒙的日子。这种时候更有诗意,感觉更好,就好比雾里看花一样。巧了,我们去西塘就赶上这样一个天气。本以为会少兴,心里有些不爽。却给了你一个意外的收获。

一到西塘,放眼环顾四周,景区周围建筑风格清新素雅,整洁大方,视野开阔。第一印象很好。

进入景区内,古镇的清新优雅迎面而来。我拿出手机准备拍照。儿子说,“别急,这不算什么景致,好的在里面呢,西塘无处不是景”。于是在儿子的引领下,我们娴熟的开始了游西塘之旅。

十二月的江南,十二月的水乡,风很美,水很美,村庄也很美。在烟雨的笼罩下,景区的美被雾化,更显清润迷离,仿佛一副山水画卷印入眼帘。顿时就有了诗意:多少柔情多少缘,如纱烟雾水云间。往来游客如约至,看尽沧桑几百年。烟雨下的水乡尽显其萌萌的,静静的,柔柔的小家碧玉般的温婉可爱。

西塘景区面积不大,街区紧凑。整个景区游下来(吃饭购物除外)四五个小时足矣。如果泛泛的观之,水乡的特征大同小异。无外乎小桥流水,白墙黛瓦,曲径通幽,一叶扁舟。但你认真的了解倾听,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西塘古镇竟然是那么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故事多多。

凡是景点都有故事,西塘古镇当然也不例外。但西塘最吸引我,是它著名的“烟雨长廊”。

“烟雨长廊”,一个多么诗意的名字。如同那“烟雨江南”让人浮想联翩。在这样一个烟雨之日,(南方的烟雨多是那种雨,如发丝般幽柔,不急不徐,断断续续,不伤大雅。)虽说丝丝幽幽的细雨更增添了几分情趣,但毕竟也添了些许的不便。所以,一个1300多米的临街长廊是很好的设施和景观。

烟雨长廊的一侧是店铺人家,另一面是河边柳岸。雨天遮风避雨,夏日挡光阴凉。河边的柳树下还不断的有长木凳,供游人休息观赏,极好的满足了游人和商家两方面的需要。西塘的烟雨长廊是除了颐和园的长廊之外的又一个著名的长廊。这个长廊的来历源于一个传说。

几百年前西塘河边有一个开烟店的老板。一个阴雨天,店主打烊时看到一个叫花子在他的店前屋檐下避雨,叫他进屋,叫花子执意不肯。于是,老板拿出一块油布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个棚子让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门板上留下一行字:“廊蓬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此后烟店的生意果然兴隆起来。店主为了感谢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的屋檐下搭建了永久性的砖瓦木架廊街,且跨过街道直到河边。后来其它的业主纷纷效仿,连接成如今的长廊。创造出一个厚德载物的样板。

烟雨长廊实际是一条很有特色的小商品,食品,艺术品,手工作坊和民宿街区。每家店铺面积不大但都非常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装点布置的很是文艺范。无论是花草,招牌,还是物品等等,看着赏心悦目,感觉很美妙。让你看了不想走,拍也拍不够。

据说西塘有“三多”。既桥多,弄多,廊蓬多。1平方公里的老镇有27座桥,122条古弄,1千多米长的廊蓬,既:“烟雨长廊”。

古弄悠幽,穿行其中恍惚如穿越历史的隧道。西塘的石皮弄是最长,最具特色的。古镇在明清时期有一些大户人家,他们多建有深宅大院。两宅之间形成长长的弄道。石皮弄最窄,宽约1米,最窄处只有0.8米,全长68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