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知君用心如日月(一)(2/3)

牛请前辈指点办法一二。”朱祁钲笑道:“这办法很简单,就是你自己去宁王府将妻子救出来的,我们谁也不能够教你。你明白了吗?”

张水牛听了心下登时泄气了,因为这朱祁钲说的话等于什么没说。张水牛道:“我还以为你们会有什么办法?”张水牛心里想的就是这前辈亲自到宁王府去将婉妹救出来,可是这前辈哪有这个意思。

朱祁钲见张水牛的样子,感到好笑,道:“罢了罢了,你也不用感到泄气,你不会武功我可以教你。事到如今,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去学?”张水牛道:“张水牛当然愿意。”说完就要行拜师大礼。

朱祁钲道:“不得,不得。”张水牛道:“拜师学艺,天经地义,为何不得啊?”朱祁钲道:“我有一个故事先要说与你听,你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就什么都明白了,到时候你再看要不要行拜师之礼。”张水牛道:“前辈你说吧,张水牛会洗耳恭听。”

朱祁钲眼光眺望着窗外远处,悠然道:“这个事情要从百年之前说起了,当年太宗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夺取了帝位后,就将《道衍兵术》这本秘籍给了当时的信王,让他在距离南昌两百里的地方设立信王府。”

张水牛脸色惊讶,道:“前辈,这太宗是为何啊,那《道衍兵术》是什么东西,张水牛不知道前辈再说什么,怎么听得一头雾水?”

朱祁钲笑道:“张水牛,你先不要着急,只听我慢慢道来。这个事情关联太多,你只要认真听着就是了。”张水牛“哦”了一声就继续听着。

朱祁钲道:“当年的那一场靖难之役打得十分艰难,太宗以一隅之地的兵力对抗整个朝廷,堪称千古难事,自古以来就没有一个王爷谁能够做到。但是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却做到了。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张水牛道:“因为太宗是真命天子,有上天护佑,所以他成功了。”朱祁钲笑道:“你记着,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真命天子,上天护佑。

一切都是事在人为而已。当年太宗敢于起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道衍圣僧在京城为太宗训练了大量的精锐的士兵,这些士兵习练的武功就出自《道衍兵术》。”

张水牛道:“这众多士兵习练武功,战斗力会大增,那朝廷的士兵怎么会是对手?前辈,这道衍圣僧是何许人,居然能够创出这么厉害的武功。”

朱祁钲道:“则道衍圣僧俗名姚广孝,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当年他就在太宗麾下做事,是太宗身边的第一谋士,可谓文武双全,不过世人只是知道他是宰相之才,皆不知道其武学造诣也同样是深不可测。”张水牛道:“前辈,不知道这《道衍兵术》其中是什么样的武功。”

朱祁钲道:“这《道衍兵术》武功秘籍,道衍圣僧所创,其中汇聚了天下武功克敌的精髓,有刀剑枪弓棍鞭拳七种武艺,每一种武艺招式使出,皆是刁钻异常,招招致命,每一项武功虽然皆有七十二种招式变化,却不注重招式的巧妙,

只求在最快的时间之内毙伤敌人,毕竟是兵术,这倒也不难明白,因为战场之上杀伤敌人是最为重要的。当时此兵术在太宗的军中传授,使得当时太宗的士兵战斗力大大增强,可以说除了太宗的谋略,这《道衍兵术》对靖难之役的成功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张水牛道:“想不到这《道衍兵术》这么厉害,居然能够改变大明朝的命运,再后来呢?”朱祁钲道:“后来的事情可就更是曲折复杂了。在这里我就先说说第一代宁王之事吧。”张水牛道:“莫非那太宗和宁王有关系?”

朱祁钲道:“那是当然。当时是洪武二十四年,年纪只有十三岁的朱权被封为宁王,当时朱权带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以善于谋略著称。

后来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即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