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入闱(2/3)
的考试,与县内同仁竞争,排名前五者视为秀才,随后于次年至所在郡的均治参加郡考,通过考核便是举人。
秀才可以再去参加来年举行的州试,考核排名前二十者可得贡生称号,到济南参加四年一度的国考,也就是所谓的殿试。
与后世科举制度不同的是,教会不单单招收男性神官,同样也招收女性神仆——可谓男女通吃。所以教会科考参考人员不仅有男性,也有女性。两者一视同仁,在同一考场答相同的考题,考后择优录取。
这在21世纪的人看来,无可厚非,理所应当,毕竟在那个时代,中考、高考,大考考,男女都是平等的。然而对于公元2世纪的汉人而言,男尊女卑的思想仍然稳固。在考场上若是被女子比下去无疑是件十分丢人的事情。
然而,事实却是在历次考试中不乏才女面世,她们的成绩很多力压群雄(指雄性),甚至位列榜首。
在之前的三年时间里,在诸葛亮获得贡生身份过程中便遇到过这样的女子,州试中一女更是位列第二,紧随诸葛亮之后。这让诸葛亮震撼了好一阵子,常暗暗想:原来女子并非都是头发长见识短,其中竟也有人能有这般才学。
诸葛亮后来把考试遇奇女的事情讲给了黄月英,问月英要不要参考,将来为国效力。黄月英的思想原本在黄承彦灌输下比较传统,觉得女人呆在家里相夫教子才是本分,抛头露面是无德的体现。
此时,诸葛亮劝黄月英不要把思想局限在狭隘的死胡同里,应该向那些走在时代前列的优秀者学习,应该学会为了国家摒弃世俗观念。在这方面,他把蔡琰搬了出来作为范例,反问黄月英,“你看,连齐王妃都出来做官了。而且是大汉第一个女官。你难道能蔡大家无德吗?”
长久以来蔡琰一直是黄月英的偶像,听了诸葛亮这番话,她顿时茅塞顿开。“是啊!王妃都能入仕。我也能行。”月英好胜之心随即搭赠。想她从父亲身边读书十数载,也算学有所成,若是参考定然不会输给男儿郎。
唯一的难度就是,黄月英没有参加过之前的县式、郡式、州式。不是贡生,就没有参加国考的资格。
无奈之下,她便去求黄承彦去找栾奕求情,以便能开个后门。
黄承彦起初不愿,却耐不住黄月英死缠烂打,最终只得豁出老脸给栾奕写了封信。
本来有一搭无一搭敷衍女儿的事,却不曾想栾奕第二天就派人送来了黄月英的贡生身份证明,以及今年的国考准考证。
于是乎,黄月英就这样成了今年国考大名单中的补入人员。
……
国考前,来自全国各地拥有教籍的士子赶到济南,其中寒门士子占据多数。来自贫寒之家的他们,不像士族豪门子弟那般自幼享受高人一等的教育资源,也不可能像士族豪门子弟那样受荐举制度庇荫,从以下生就注定了将来为官的命运。
他们需要打拼,需要通过努力来改变祖祖辈辈延续下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生。
而教会科考制度的出现无疑是他们另谋出路的最佳选择。于是,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他们努力着,奋发着,就等着这一鸣惊人、金榜题名的时刻。
他们穿着带有明显地域区别的衣服,着南南北北的方言在济南云集,将这个古老的土地烘托的异常热闹。
过去的济南国——现在的齐国济南郡,郡内的商贾们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两次国考了。精明如他们早就发现国考中所蕴含的潜在利润。于是,纷纷以国考为噱头,大展经营之道。
这厢有家客栈将店内包房改为“鱼跃龙门”、“前程似锦”、“金榜题名”……全是吉祥话。
那边有家鞋铺干脆换了招牌——“高升栈!”
听听,穿了这家的鞋子能不高升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娘子受宠日常
被诬陷流放?开局攻灭高丽自立
公开前一天,老攻失忆了
婚情入骨:帝少的私宠娇妻
与狼同眠
重生之无敌女仆系统
我在逃生游戏卖盒饭
最强高手系统
荒蟒记
龙帝的萌狐妖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