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四章 巨奸(1/3)
“你怎么看?”杨国忠双目炯炯盯着王源问道。
王源想了想道:“实不相瞒,我吩咐所有人三缄其口,不准宣传此事。王忠嗣试探我多次我也没松口,便是由于我不知道此事会引发什么,所以想告诉左相听左相定夺。但要说我个人的意见,对一个差点要了自己命的人,我能想什么呢?”
杨国忠呵呵一笑道:“二郎,我明确你的意思,安禄山在范阳要杀你,你定对他恨之进骨。你定想着要将此事检举,置安禄山于逝世地,报了这一箭之仇吧。”
王源皱眉道:“左相,这可不是私人恩怨。这是关系我大唐边镇安危的大计。一个同外族勾结的人却担负着镇守边镇的重任的将领,如何能让大唐社稷安稳?”
“我懂,我懂,你实在是担心安禄山有不轨之心的。但这件事数日之前我若得知的话,也许即便没有确实证据,我也会领衔上奏陛下,请陛下彻查此事。但是现在才得知,机会已经过了。万幸你没有大肆宣传,否则事情将变得很麻烦。”杨国忠摆手道。
“此话怎讲?”王源诧异道。
杨国忠道:“我现在才明确,这次安禄山来京的目标了,本来他就是怕你回到京城之后拿这件事对他做文章,所以他在五日前抵达了京城。而且他已经向陛下提出了一项针对奚族人的边策,得到了李林甫的支撑,陛下也已经答应了。”
王源皱眉道:“什么策略?”
杨国忠道:“前日陛下召见我和李林甫进宫,对我们说了一件事情,那是安禄山提出对奚族人安抚的一系列政策。安禄山说,奚族首领李鲁苏有同我大唐修睦之意,所以安禄山盼看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让奚族人臣服我大唐,保我大唐边境安定。”
王源愣了愣,头脑里迅速思索着安禄山提出这一策略的用意。
“安禄山说这是个尽好的稳固边镇的机会,安禄山陈述的理由有三。其一是,我大唐北境现在同时搪塞着契丹、奚族、突厥三大胡族,战事频发,战端不断。虽我大唐兵精粮足,但搪塞他们耗费大批精力和财力,兵费开支也让朝廷背上大累赘。其二由于战端频发,北境边境之地也几乎成了不毛之地,百姓们也不敢安居,造成大批流民南下,给其他州府带来宏大压力。盲流之民也会引发一些不可控的暴乱之事。其三,奚族若能臣服我大唐,从北方边境格式上而言,既能减少一处压力,又能以奚族作为缓冲区,成为牵着突厥和契丹的气力,战时可互为声援,可大大威慑突厥和契丹胡族,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
王源心中已经逐渐明确了安禄山的用意,安禄山这一招叫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个打算一推动,和奚族人之间的来往也就顺理成章了。
杨国忠持续道:“陛下认为这三个理由都非常的充分,我大唐边境北有突厥、奚族、契丹,西有吐蕃,南有南诏。虽称不上强敌环伺,但每一处都需要投进重兵防御,确实是朝廷很大的累赘。当初太宗送女同吐蕃王子松赞干布和亲,实在也是认为和策为贵,能不起干戈便不起干戈。所以陛下认为此策可行,但还想问问我的意见。李林甫立即赞成此事,说安禄山这个提议非常好,尽对对我大唐有利,陛下很是开心。我虽有些怀疑,但听陛下口吻实在心坎里早已是批准了安禄山的提议,加之李林甫也批准了,便未加反对。”
王源道:“现在左相该明确了安禄山的用意了吧。“
杨国忠点头道:“当然明确了,当你刚才告诉我那些事情的时候,我便忽然明确安禄山提出此策的用意了。”
王源冷声笑道:“我来猜一猜奚族人提出的所谓的臣服条件,其中必有盼看我们大唐供给给他们一些盔甲兵刃这一条。”
杨国忠点头道:“确实有。好几个条件,包含册封李鲁苏为饶乐郡王、右金吾员外大将军、兼保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爷们
我妖重新做人
选民战争
我的刀快收不住了
神尊追妻:逆天神女
我是大玩家
回到明末当皇帝
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
异空谜行
御气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