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龙门心法 一 谢天筝烂漫打赏(6/10)
之道人身也。爱光明,即与蛾同缘,至形化转入异类。爱缘之事,皆同此类。”大众,心有所爱,即是缘也。缘从爱起,爱逐缘生,缘爱相缠,永无了彻。转父为子,转祖为孙,转男为女,改面换形,移名换姓,颠倒凡夫,认为真实,可怜可哭!大众当知。
戒行精严
修行之士,既已割爱抛缘,以求出世。假如爱欲重生,幻缘不灭,则此心依旧牵缠缚,复入网罗,须于未兆之前,预作提防之计。不然则从前之功徒废,未来之魔业难逃,可不虑哉!
大众,自古大圣贤,莫不以戒摄心。这个戒字,是降魔之杵,能镇压妖邪;是护命之符,能增延福寿;是升天之梯,能朝礼三清,而超凡入圣;是引路之灯,能消除六欲,而破暗除昏;是仙舟宝筏,能渡众生离苦海;是慈航津梁,能济众生出爱河。有通行人之保障,为进道之提纲。仙佛无门,皆从戒入;圣贤有路,皆自戒行。实系圣贤之要路通衢,仙佛之中门正户。
大众,既以前世所种因缘,今生得闻戒法也,是莫大之幸。若不以戒律行持,精严勤苦,则将莫大之幸,变为莫大之罪矣。戒律就是玄都禁约,乃三清上圣所定科条,女青天曹所管,纠察神兵卫护,天将稽巡。遵守者,丹册加功。犯悖者,黑册加过。丝毫不漏,针发不差。如今受戒之人,总是无知之辈。如何唤作无知?若是知得此理,便当精严不犯。若是违犯,还是是无知了。
所以大众中,若是已戒者,须要把这戒字,着实去参详一番。如何唤作戒?戒的是甚么?你又为何当初就受戒?你若是为戒法来的,便当日日行持。若不日日行持,何必受戒?这个念头,便不是为戒而来,还是为沽虚名,图衣钵而来矣。如何见得?况释门中比丘,自募三衣,皈依善知识,哀求戒法以作菩提,何等尊重其事。我道门中,只因七真阐教之后,教相衰微。戒律威仪,四百年不显于世。皆因教门中未曾有人担当其任,所以把这照路的天灯,不曾剔明,使修行人昏暗难行,扶身的拄杖抛开,使向上者失其把柄。怪不得旁门邪教,反通行于天下,清静解脱,光明正大之道,反寂莫不闻。今幸道运当兴,遭逢盛世。上有皇王之福庇,天下太平;又有官宰善信,教中护法。又有檀越布施,衣钵巾规,现成制就,这便是千生难遇,稀有之事。
你们既是仗着前因,受了戒法,就该把个戒字儿仔细追求。如何唤作戒?可怜这受戒之人,贤愚不等。愚者当初来受戒的念头还好,及至受了戒,反把初心瞒昧,不能守戒。岂不可惜了,这个受戒的初心。把一件戒衣,付之东洋大海,或当或卖,或改常服,亵渎天神,或补作衲头,败毁道友。把个净钵,改作香炉,贮钱贮米,开斋破戒,饮酒吃荤,无所不至,把智慧消灭,仙根断绝了也。这有现在公案,历历可数。且如一个戒子,把戒行毁了,戒衣卖了,戒经污了,戒钵弃了,忽然死去,见许多鬼卒,将锁索套去。到了地狱中,见了一所衙门,甚是威严,两边若干鬼卒,锁着许多的人,皆是平日同志的破戒道友。这戒子吃了一惊,问:“你们如何到这里?”那些戒子:“不知道为何,先先后后的,都在此相会。”只见门上有个匾额,写着“考对司”三个大字,遂问鬼卒道:“如何唤作考对司?”鬼卒:“这是天曹新立的法司,有两座,专管僧道戒律之事。凡有一人在阳间发心受戒者,土地灶神,就把名字上了册。某日发心,某日受戒,某日行持有功,某日行持有过,某日某人犯戒,某人背师悖道,某人毁律败教,某人卖衣,某人卖钵,某人谤诽律师,某人打算施主,某人奸贪,某人淫污,细细注,每月申报各司,都要先从本司过,方到各衙门去。你们受戒者,除德行高明,道心精妙,不到阴司外,如你们这班不守戒的人,毕竟先到本司,考察除名,方才定限内勾取身死。若不从司中过去,各衙门不签押拿人。”
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