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卷 远东烽烟 第卅八章 焦土(2/4)

为俄军士兵的噩梦,更不用说它那最厚处达到90毫米的正面装甲,除了用自己的生命钻进车子下面去引爆自己,俄国人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摧毁这种恶魔一样的武器。可是。真正这样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又有几个呢?其中又有几个人能在装甲协同步兵的杀戮下成功自杀呢?

这种豹式坦克的原型,实际上是在另外一个世界中同样纵横战场的杀手级坦克——t34。它的真正发明者,实际上就是它所正在杀戮的俄国人的后代。

坦克没有国籍,它只是冷冰冰为操纵它的人服务,炮口所向,玉石俱焚。

即使艰难,第4集团军依旧在艰难的突破着俄军的防守,在56天的战斗里,中国军队全线向前推进了20—30公里。为此。他们付出了7000多人阵亡和3万多人受伤的代价。

而对面的俄军则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原本杀气腾腾的32万大军如今能坚持战斗的兵员已经不足18万,原本拥有的1000多门火炮在中国军队空地联合的打击下只剩下了不足100门。中国人猛烈的进攻已经耗尽了他们所有的预备队。俄国人发现,拼消耗,他们已经拼不过中国人。

在色愣杜马至赤塔公路沿线的战斗成为这场战争中最血腥的绞肉机,双方以最基本的战争形态展开没有任何投机取巧可言的血腥对决,谁的火力强大,谁就尽情发言。虽然俄军没有犯任何错误,但是他们依旧无可避免的滑向失败的深渊。

……

1905年2月9日,所罗门机械化步兵师、蒙古第2骑兵师和101空降师对奥诺霍伊以南区域地俄军马祖诺夫集群展开了全线进攻。可怜的马祖诺夫集群原本的任务是挽救奥诺霍伊。可是奥诺霍伊在他们赶到之前就沦陷了。面对已经陷入绝境的战局他们无力回天,只能徒劳的试图重新夺回这个战局枢纽。如今,夺回奥诺霍伊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企及的梦想,他们的任务也变成了阻挡中国军队蔡锷指挥下地侧击集群,以尽可能的挽救俄军前线主力集群地覆灭命运。他们都在期待着乌兰乌德的决战结果,如果能撑到中国军队在乌兰乌德城下遭受失败,那么。或许大家都还有救。

不管乌兰乌德那边战况如何,蔡锷决定不再给他们等待的希望。

所谓的全线进攻。最骇人的场景是:所罗门机械化步兵师的300多辆狼式坦克、自行火炮一次性全部投入战场。在宽不到2公里的主要进攻地段,这300多头怪兽铺天盖地压了过来,后面是搭乘装甲车地步兵和呈多波次散兵队形的协同步兵,无数的骑兵以疏散的队形远远的跟在后面,等待合适的时机发起致命的冲锋。头顶上,空军杀手们反复盘旋,肆意蹂躏俄国人脚下的土地。

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地一次装甲集群突击。其可怕的心理打击效果让战线上的俄国人集体崩溃。滚滚尘烟和装甲履带碾压地面的沙沙的声音无情的折磨着防守者地神经,没有人觉得自己能阻挡这样变态的强大钢铁洪流。

坦克和自行火炮甚至根本不顾及射击的准确度,一边行走一边肆意开炮,车载机枪也肆意开火。一辆装甲车的车顶安放了一台大高音喇叭,高音喇叭里播放着蔡锷将军喜欢的《啤酒波尔卡》。战火硝烟的战场上,《啤酒波尔卡》轻快的旋律就像是恶魔的催魂咒语,构成了这个强烈压迫敌军神经的可怕战场上最诡异的符号。

听着远远飘过来地音乐节奏,俄军开始出现小规模地溃散。被吓破了胆的士兵不顾被机枪扫射和飞机轰炸地危险哭喊着向后方奔逃。处在第二道防线上的马祖诺夫少将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他无法抵抗命运的洪流——可怕的失败。

良久。他睁开眼睛,大声的喊道:“为了祖国!杀死这些懦弱的胆小鬼!”

马克沁机枪开始喷吐火舌。炙热的火热屠杀的是他们自己的同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