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15过继的闹剧(2/5)

没直接找上徐莹,而是转了个弯儿跑到了杞国公家,与莒国夫人商量,为萧令德的次子向徐莹三哥的女儿提亲。莒国夫人正为这个孙女的前程发愁呢,没有父亲的女孩子,婚事上面难免要差上一些,可要让她低嫁了呢,又非常不舍得。

在周王过世要立嗣子的当口,长信大长公主来闹了这么一出,莒国夫人又不傻,如何猜得不出来?犹豫了一下道:“丫头正在父孝中,”着擦擦眼泪,“恐不好议亲,郡王之子前程远大,岂是丫头能够高攀得上的?”口上着谦词,心中却有些担心长信大长公主翻脸不认人。

长信大长公主道:“瞧姑母的,姑母的孙女,太后的侄女,谁高攀谁呀?”有皇太后在,这账没法儿赖的。

“只恐周王太妃不肯答应呢。”

长信大长公主分析道:“要是圣人与十八郎父子情深,又或者吴王再有第二个儿子,我也就不讨这个嫌了。”十九郎和二十一郎被选择性遗忘了。

长信大长公主找对了门路,莒国夫人与杞国公一商议,摆明了就是欺负苗妃现在没能量,要怎么做全在大正宫。莒国夫人把话递到了徐莹这里,徐莹略一考虑也同意了:延平郡王萧令德有一大特点——欺软怕硬,前头你抽了他,他立马就抱头趴地听你的话。所以萧令德后来在徐莹面前非常之乖巧。

既然长信大长公主能想到,十九郎和二十一郎自然也能想到,他们两个家里也有几个伶俐的孩子,这都是要留着光大自家门楣的,否则儿子出息了,却不管你叫爹了,就跟那倒霉催的十八哥似的,你坑爹不坑爹?相反,平庸一点的孩子,将来闯不出一片天地来,就要挨饿受苦——如今皇家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拿到高爵了——过继给到周王名下,一下子就是郡王了。

主意都打得挺好,只不过十九郎找的是卫王,二十一郎选择拜访郑靖业。

卫王对于他十九侄子的想法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且看看,还要看周王太妃怎么。”他也打不了这个包票。

郑靖业可没有卫王那样好糊弄,听了二十一郎的意思,面色不变,依旧是笑吟吟地,出来的话就比较耐人寻味了:“周王嗣子,未来之郡王,也要良质美材方可。”

来惭愧,已经坑了老皇帝选定的继承人,又间接趁乱坑了诸王好几把,以至于坑死了好几个人,这个老狐狸心软了一回,想起苗妃被坑得惨,又想起老皇帝生前最后的日子里最心疼的其实还是这个儿子,便不肯让人轻易糊弄了苗妃。

二十一郎的段数比郑靖业差得太多,被中心事,背上生汗,含糊着竟不敢撒谎他要把个呆儿子弄去给弟弟当嗣子。郑靖业看着二十一郎的背影,心就你这样的也敢出来算计人?对手是谁都不清楚呢!

郑琰一听周王死了,她心里咯噔一声,就派人盯住了杞国公府,接着就把消息传给了郑靖业。父女俩一番密谈,具体谈了什么,外人并不知情,只知道谈话过后,两人周围的气场都舒缓了不少。

走门路的当然不止会走一处,李幼嘉、韦知勉那里,这几家也活动了。萧复礼生父那里,则是由王妃出面,在卫王、宜和、庆林等处也活动了一番。

——————————————倒叙回来——————————————

卫王跟他皇帝哥对于女人的品味截然不同,卫王喜欢解语花,对于苗妃这样的“泼辣货”着实欣赏不来,头疼地道:“你愿意,还得看人家父母愿意不愿意,不能你这孩子好就要抱去养,没这个道理啊。”

十九郎已火速避韦知勉一孙入王府,又许诺,如果事情成了,则再辟韦知勉另一庶孙入王府,给一出身。韦知勉家族人口只比郑靖业多不比郑靖业少,儿孙们的仕途也够他愁的。故而韦知勉也跟着附和:“正是此理,既不可令周王殿□后凄凉,更不能强夺人子。不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